论沉默权的释义

时间:2022-05-08 05:15:04

【摘要】沉默权是赋予被追诉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实现控辩平等的生动体现,也是国际司法准则所确立的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欧美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沉默权的专门规定,近些年随着司法实践又对沉默权作出不同程度的改革。我国立法机关在修订刑诉法时审时度势,根据本国实际对这种趋势进行相应回应,实质上确立了有限制的沉默权这在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得到最好体现。

【关键词】新刑诉法;沉默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15-01

刑事诉讼法素来有小宪法之称,它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人身权利的保障,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在新刑诉法已正式实施的背景下,文章试着以此视野对沉默权进行解读。

一、沉默权的内涵及渊源

沉默权,简而言之,就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不利于自己的提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它包含两项内容:1.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或法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应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法官不得因被追诉人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于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这种陈述须出于真实的意愿,禁止官员采用暴力、威胁等强制性手段致使被指控人违背意志作出有罪供述,法院不得把此情形下的供述作为定案依据。

二、沉默权的合理性

(一)沉默权是人权保障的最低限度要求

沉默权的产生与人权保障密不可分。刑事诉讼法基本价值取向就是限制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保障被追诉人的私权利。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关,沉默权的设置就是为被追诉人权利提供合法的保护伞,其核心就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他们有如实供述的权利,也有保持沉默拒绝陈述的权利。这也是一个国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人权保障状况、司法文明进步程度的具体反映。

(二)沉默权是实现控辨平等的最基本配置

现代诉讼的基本模式是:控辩平等对抗、法官居中裁判。而在整个诉讼阶段,控方代表国家公权力追诉和惩罚犯罪,掌握国家机器,具有雄厚的资源和较大的权力。而被追诉人显得相当弱小,导致控辩双方先天差距较大,明显体现出双方力量的不平等。所以沉默权的设立有利于向被追诉人权利倾斜,以权利制约权力,增加控方取得证据证明被追诉人罪行的难度。反之,若让被追诉人自证其罪,只会加剧控辩双方不对等,难以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

(三)沉默权是公民宪法权利的具体体现

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或拥有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宪法权利,它主要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表达意见、接受观念、传播思想的自由。言论自由包括公民作为和不作为两方面内容,而沉默的权利和自由,正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应有和固有的内容。可以说,正是公民的言论自由,奠定了沉默权的宪法和法理基础,因此,该制度早已写入《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确立该原则。

三、沉默权存在的问题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沉默权也是如此。欧美国家早期非常推崇沉默权制度,该制度一直运行良好,然而随着各国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该制度弊端也日益显现,为此都进行司法改革,对沉默权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立法限制。

由于侦查能力的限制,在所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中,口供的获得是最直接、最简便、最经济的,口供常常成为侦破案件的突破口和对被告定罪的重要证据,因而被誉为“证据之王”,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可能导致大量有价值的证据无法取得,对被侵害的权益难以充分保障。

四、我国新刑诉法对于沉默权的规定

我国新刑诉法将第43条改为第50条,修改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其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首次写入刑诉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条文明确禁止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采用暴力、威胁等强制性手段致使被指控人违背意志作出有罪供述,而且把非法取得口供排除出法院定罪依据之列,这是沉默权原则的应有之义,无疑是对沉默权原则的承认与肯定。

但能否将此规定理解为我国已经确立彻底的沉默权制度呢?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延伸的理解,更是一种推论。修正案中并没有规定沉默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不等于就有了沉默权的规定。”在此赞同樊崇义教授的观点。根据我国新刑诉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它是法定证据之一。我国反对违背法定程序,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性手段强迫被追诉人作出有罪陈述,但不是无视口供的重要作用,如果自愿证实自己有罪,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坦白,那么就是允许的。所谓“默认”只是一种理解,众所周知,法律作为刚性的行为规范,其标准是要给出“明示”,既然没有明确规定,就不能说“默认”了沉默权。

五、结语

沉默权的移植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不仅要有立法者的决策,还要有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机制,所以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沉默权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阻碍案件侦破的弊端同样不可小视,为此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对此进行反思,并作出不同程度的改革。“我们不能用书斋里的设想去代替现实,尤其是要考虑到我国刑事司法的实际条件和制度背景”。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引入沉默权原则,同时又进行了一定限制,即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告知的法律义务,这也是基于我国当代国情和司法实践作出的务实选择。

上一篇:浅析我国新三板挂牌制度与法律实务 下一篇:探析知识产权与其表现物的所有权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