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德阳市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时间:2022-05-08 12:11:18

基于协同创新的德阳市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摘要 德阳市新材料产业规划颁布实施后,产业快速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问题。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以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多方形成战略联盟,建立各方协同创新的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解决制约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瓶颈,以形成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新材料 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七个产业作为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定位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此后,各省、市地方政府纷纷结合各地实际,相继编制出台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子规划,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各地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四川省德阳市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是德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重点优势产业。近年来,德阳市新材料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通过比较和分析,本研究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一、德阳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德阳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

德阳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工业重镇,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较大,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新材料产业拥有中国二重、龙蟒集团、得阳科技、宏达集团、金路集团等10多家重点企业,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德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2.15亿元。按照德阳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将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二是新材料种类较多。德阳新材料产业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大型铸锻件、钼材料、镀镍基纳米复合镀层材料、硬质合金密封环、新型轴套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优势新材料产品涉及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

(二)德阳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障碍。

客观地说,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非常准确和符合新材料产业现状的。当前,许多地方性新材料产业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德阳新材料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需要着力解决。

1、缺乏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虽然地方性规划中都提出了保障措施,但大多属于格式化内容,受官本位思想和部门利益羁绊,一些有益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社会资源尚未真正向新材料产业集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长效人才保障机制急需建立。新材料产业是一个人才、技术和资金三位一体的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少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荒,但高端人才的数量和梯队建设依然堪忧,特别是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紧跟产业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需要着力打造。

3、从战略性高度和要求解决发展认识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持有者需要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新材料产业内部细分复杂,产业进入和发展涉及因素复杂。企业和资本都有逐利的天性,对于新材料产业战略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可避免会受到牵制,这就需要政府这一最大社会资源掌握者的高瞻远瞩。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极易出现几种认识误区和做法:一是认为有矿产资源,就将与矿产资源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视作新材料产业,而忽视了主要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不够和科技支撑不足的现状;二是认为设立科技引导资金就能够以少量的引导资金撬动企业大量资金投入,从而忽视了企业市场化的特征和企业真正对于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如减税)的期盼;三是一味追求产业GDP指标,将不少传统材料划入新材料产业,满足政绩考核要求,严重忽视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和地位。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德阳市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即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可以看出,这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宏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就是产学研合作。因此,可以期待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建立一个人才聚集、设施齐备、信息互通、功能完善、技术一流、资源共享的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协调各方利益,积极推动各方协同创新,全方位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解决制约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瓶颈,促进产业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政府主导,高校承办,提高各类资金的投资效能。

受我国国有资金投资政策限制,国有资金与民营资金对接存在体制障碍,国有资金很难直接投入民营新材料企业,民营企业必须联合国有企事业单位以项目为载体才能获得国有资金的投入,且在联合体中处于依附地位,势必极大挫伤其积极性;而国有新材料企业或科研机构在获得国有资金投入后分散性购入的大量研发仪器设备,却往往以保护企业机密为由,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共享几乎变得不可能,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国有资金投资效能低下,社会效益差,即使是在国有企业之间,这种壁垒也是不可逾越的。因此,在政府主导下,由高校作为承办主体,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新材料领域内的组分、质量、性能等基础性数据集散地,为关键材料开发和应用提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该平台可以作为国有资金与民营资金互通的纽带,一方面平全适应国有资金投资政策,承担国有资金的申报、分配、监督的职能,能够合法设立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成立的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新材料产业基金;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政策和合同约束广泛吸纳民营资本,并且可以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与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展私募或创投基金、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或集合债券等,为各类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共同培养,共同使用,构建科技人才的超级市场。

由于新材料产业属于人类科技发展前沿,专业细分明显,因此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新材料企业、科研机构在引进新材料科技人才方面都存在顾虑,担心引进人才的不适用性增加企业负担,而立足于企业内部培养又存在培养周期长的弊端。两难之下,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或者与高校开展横向合作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这种机制下的科技人才的高流动性导致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新材料产业科技人才共享机制(培养和使用)的建立只能依靠产学研公共平台来完成,由平台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根据企业需求,通过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在国内国际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才的待遇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一支能够突破关键技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二是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知识密集型特点,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实时对接,实现科技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同步与吻合;三是通畅人才共享渠道,消除企业顾虑和人才制度的消极因素、增强科技人才的事业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有效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形成良性人才制度。

(三)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强化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基础性行业,其研发及推广应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种人才,与上下游密切相关,依靠企业自身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急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材料的研发,其转化、试制和市场化生产都需要一支专门化技术人才队伍予以保障,不断培养和提升这支专门化技术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已经暴露出有效市场推广和产业化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的短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产学研平台载体建设,一是促进技术交流和产学研联合,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力求在关键技术和重大领域取得突破;二是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技术联盟,由原来单一的项目合作转变为全面合作,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三是通过高校将企业的需求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做到与市场相接轨,同时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高校的科研进行支持,保障高校在创新上的投入,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对整个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

三、结束语

新材料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探索和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解决制约当前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瓶颈,形成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基金项目:四川省德阳市社科联2012年课题

(作者:唐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肖峰,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泽忠,李志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景德.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2012,(1):37-38.

[2]刘民.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材料产业,2011,(11):32-36.

[3]王友军.山东省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11,(9):203-204.

[4]易静华,郭红侠,俞红卫,等.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科技和产业,2012,(1):12-14.

[5]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谈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国科技产业,2012,(3):62-65.

[6]翟向阳,潘立本,钟文乐,等.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职教论坛,2006,(2):23-25.

[7]喻振贤,李汇,张如海,等.促进黄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3):17-20.

[8]姜昱汐,胡晓庆,林莉,等.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政产学研的作用及收益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11,(8):33-35.

上一篇: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 下一篇:营销生产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