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共同体,促进师生精神成长

时间:2022-05-07 11:32:49

构建阅读共同体,促进师生精神成长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课内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拓宽小学生视野。为了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构建阅读共同体,是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更刚被提出和发现的,现在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教学领域,在阅读教学中构建阅读共同体有着极为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贯彻落实语文新课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实现阅读的价值,促进师生精神共同成长。

关键词: 阅读共同体 师生精神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阅读共同体”是指师生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组织。他们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师生共同制订计划和目标,一起研究探讨解决办法,通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与反思,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师生精神成长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阅读共同体,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阅读共同体,促进师生精神成长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解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显然,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相应提出了“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这就可以看出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中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提倡沟通合作式的阅读教学。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统一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体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阅读学习共同体”,通过用阅读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不失为是一种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好方法。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解为主进行阅读教学,达到建构阅读共同体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这一活动过程中,要与学生通过对话、沟通、交流和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一起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这单凭学生努力不足以构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需要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只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就阅读内容和文本进行充分的交流,相互产生影响,形成“阅读学习共同体”,才能逐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水平。比如:通过学习《猴王出世》一课,进行课外阅读《西游记》。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理解教学,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师生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就拉近了师生关系,同学之间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达到师生一起成长,构建阅读共同体。

二、利用有效的手段,构建师生阅读共同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思想会产生影响。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起到了榜样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做好表率。教师可以在班里建立一个图书角,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借书看和定期进行读书交流会。可以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读书感受。并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好书推荐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和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可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水平。在这些有效手段的合理运用下,教师和学生对于阅读就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热爱,教师与学生构建一个阅读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三、小组合作,构建生生阅读共同体

一个班级好的阅读氛围光靠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一起阅读与交流,对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有巨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把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教师把推荐阅读的书目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布置下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其实,结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享受讨论的过程。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书读,也可以互相交流与讨论。这样以点带面,班级的读书氛围就会十分浓厚。并且,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小组奖励和开辟读书交流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生生构建阅读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四、家校合作,构建亲子阅读共同体

有效的家校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学校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成长来源于学生,但不能忽视的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电话、QQ群等联系方式提醒家长监督学生的阅读预习情况,并且建议阅读符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读物。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给予提醒与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举措不断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心灵交流,使得家校合作更密切。这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建设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阅读对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培养该有的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与思路。因此,构建阅读共同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师生精神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小旭.构建课内外阅读学习共同体,让阅读教学焕发活力[J].考试周刊,2014(10):34-35.

[2]陈礼斌.构建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力[J].上海教育科研,2012(7):87-88.

[3]洪嘉兴.孩子让我们一起阅读吧――三变传统课外阅读教学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72-273.

[4]谢玉红.让阅读教学焕发活力[J].江西教育,2005(Z1):70-70.

上一篇: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在那薰衣草竞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