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时间:2022-05-07 10:15:13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摘要:总结牡丹江市区主次干道绿化的植物应用特点,提出了适合牡丹江市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旨在探索和总结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和相关理论体系,促进城市道路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牡丹江;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1 牡丹江概况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北部和西部与哈尔滨市相连,南邻吉林省的敦化市和汪清县,东部与俄罗斯接壤。

1.1气候气象特征牡丹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4.5℃,无霜期在115~152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年日照时数2339.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64%。

1.2植被特征牡丹江市地带性植被属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以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为主,硬阔叶树以水曲柳、胡桃楸、黄檗、蒙古栎为主,软阔叶树木以椴树、白桦、杨树、柳树为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黑龙江有12种,牡丹江有10种,主要是红松、水曲柳、黄檗、紫椴、蒙古栎、山槐、红皮云杉、胡桃楸、红豆杉、钻天柳。

2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植物应用特点

2.1模纹、造型植物的应用牡丹江市模纹图案、各具特色造型的植物配置形式在近些年应用的越来越多,形成了牡丹江市植物景观的独特风格。常用的模纹、造型植物有:水蜡、春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紫叶风箱果、茶条槭、金叶榆、丹东桧柏、红皮云杉等,多以灌木类为主,乔木类为辅。常用的修剪形式有:圆球形、多球形、椭圆形、单层方块形、多层方块形、尖塔形、螺旋形、海浪形、飘带形、不规则形等10种。植物修剪的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也传递着一种信息。如:圆球形的水蜡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修剪成螺旋式上升的桧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修剪成流水图案的植物,给人以水浪之感,衬托出牡丹江这座因镜泊湖、牡丹江而闻名的滨水城市的性格特点。模纹、造型植物传达各种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城市道路景观的作用,它令道路美观整洁而富有变化,且令行人心情舒畅。

2.2市树、市花的应用市树、市花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树木和花卉,而是一个城市识别系统的标志,是城市品牌建设的组成部分,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牡丹江市的市树为云杉,有坚毅挺拔的性格,一年四季苍绿不衰,体现出了牡丹江人的精神品格。市花牡丹被称为“花中皇后”,雍容华贵,虽然花期较短但花朵较大,花色艳丽。云杉和牡丹都有着较强的抗性,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较为适合牡丹江市气候条件。应大量使用市树、市花体现牡丹江植物特色。

2.3道路绿化中的色彩构成色彩展现了人类的文化,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一方面,它被用以改善自我与环境,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它被用以传达情感。道路的色彩体系可分作:道路指示引导色彩体系、路面色彩体系、构造物色彩体系、绿化色彩体系。植物是绿化色彩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植物的色彩是随着气候、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成为道路沿线色彩变化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时间变化的很好元素。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常用彩色叶植物:金叶榆、金叶糖槭、紫叶李、紫叶稠李、紫叶风箱果、五角械、茶条械、火炬树等。从总体来说,牡丹江市道路绿地整体色彩不够浓重,还是以绿色为主,色彩变化欠丰富,色彩丰富的群落多以植物色块形式进行造景。但是对于决大多数街道来说,还是采用传统的茶条槭、红皮云杉的配置方式,形式单调无个性,景观相似性较高。为了改善较为单调的彩色叶植物配置模式,近年来,牡丹江市相关部门引种驯化了一些新品种,如欧洲花楸、紫叶小檗等用于城市道路绿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引种驯化,部分新品种已在牡丹江市道路绿地投入使用,成为道路色彩设计的新主力军。但由于这些品种并没有在各类街道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彩色叶新品种总量还略显不足,没构成整体效果的改变。

3 牡丹江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3.1乔木层平面构成形式(l)同种乔木种类行列式种植,固定的株行距;(2)同种乔木种类丛植,与中层自然式流动模纹形式相互融合;(3)不同种类乔木植物自然配置,片植或丛植,作为整体植物群落的背景;(4)观赏性高的乔木种类孤植,点缀中层的灌木种类或下层的草本花卉,作为植物群落的重要景观节点。

3.2灌木层平面构成形式 (1)同种灌木种类行列式种植,固定的株行距;(2)同种或不同种灌木种类丛植,非均匀状分布,与模纹植物或草本花卉组合,形成灌一草配置形式的景观特点;(3)同种灌木种类与同种乔木种类交叉种植,行列式均匀分布;(4)同种或不同种灌木种类非均匀分布,斑块式种植,与观赏乔木层相呼应,形成乔一灌自然复层植物层次;(5)不同灌木种类丛植或点缀,与下层草本花卉相互渗透、融合,形成若即若离的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效果。

3.3 模纹植物构成形式

(1)同种模纹种类,流动纹样种植形式,点缀花灌木,曲线自然流动:(2)不同种类模纹植物斑块状组合,色彩变化丰富,平面构成上均衡、呼应;(3)模纹植物与高大乔木植物组合,模纹形式自然流动或斑块状组合,高大乔木作为群落的背景,均匀或不均匀分布;(4)同种或不同种类模纹植物与模纹式草本花卉相结合,形成各自斑块形式。

3.4草本层植物平面构成形式 (1)作为植物群落的前景,自然流动式种植或斑块状种植;(2)不同种类草本植物斑块状组合,呈花镜状;(3)同种或不同种草本植物种类与模纹植物种类斑块状组合,在平面形式上风格统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4)同种草本植物自然形式种植,与中层的灌木层以及上层的乔木层平面上相互融合渗透,自然富于变化。

(收稿:2013-01-0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1998,3.

[2]刘承珊,曹洪虎,黄建.城市街道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江西科学,2005,23(3):247-252.

[3]崔红莲,左贵彬.牡丹江市城区街路行道树现状分析及树种选择[J].中国林副特产,2010(6):108-109.

[4]马林鸿.呼和浩特市二环路道路绿化景观植物配置的调查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立项科研项目(12515165))

上一篇:赣南脐橙园释放本地产巴氏钝绥螨技术要点 下一篇:梨树二次开花的原因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