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央企高管该不该涨薪水

时间:2022-05-07 08:06:35

“企业亏得一塌糊涂,你还敢往自己头上加工资?这种事情公众股东不答应,全国人民更不会答应!别忘了,你是上市央企,不是私人企业!”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如此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事实上,对央企不满的人远不止他一个,对央企不满的理由也早已多得目不暇接。但最近爆出的一条新闻却让人们对央企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提升了: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已基本出炉,在实际控制人是国资委的上市央企中,有208家已在年报中披露了高管薪酬。统计发现,去年亏损的24家央企中,有16家企业的员工平均年薪要高于2011年,增幅超过10%的就有12家。其中以*ST彩虹为最,其次是*ST韶钢、航天机电和有研硅股,3家央企的员工平均收入同比分别上涨约73.5%、42.6%和32.8%。另外,去年名列A股亏损王三甲的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国中冶等的平均职工薪酬也有不同程度的微增。

与此同时,上述亏损企业中,有6家不仅平均职工薪酬同比增加,其管理层的年薪也在增长,它们是*ST韶钢、*ST鞍钢、焦作万方、一汽轿车、中船股份、航天机电。

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管理层不但不引咎辞职或自降薪酬以谢罪,反而继续堂而皇之给自己加薪,这样的怪事恐怕也只有中国的央企才会出现。许多人不禁要问:央企高管薪酬究竟是如何制定的?

《办法》成一纸空文?

不少人以为,央企高管的薪酬是天马行空,自己想定多少就定多少,其实理论上说并非如此。早在2011年11月,针对央企高管高薪引起民众不满的现象,国资委出台的相关办法就明确规定,央企高管薪酬不能自己说了算。2012年12月29日,国资委更是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对央企高管的绩效薪酬进行改革,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修订后的《办法》对央企高管薪酬应该发多少是如何规定的呢?作为指导性文件的《办法》里并没有明确给出数值,只是说央企高管每年年初同国资委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年末由国资委根据其业绩完成情况发放。

尽管我们无法从《办法》中算出各家央企的高管年薪应该有多少,也不知道央企负责人基本薪金的计算方法,更不知道央企负责人绩效薪金基数是如何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亏损企业的高管年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上升。由于央企高管年度薪酬分为基薪和绩效薪金两个部分,基薪相当于岗位工资,基本比较固定;真正决定薪酬高低的是绩效薪金,它取决于经营业绩,并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而《办法》明确规定:“利润总额为负或经济增加值为负且没有改善的企业,考核结果原则上不得进入A级”;“对于利润总额低于上一年的企业,无论其考核结果处于哪个级别,其绩效薪金倍数应当低于上一年”。

这就奇了怪了,亏损央企高管薪水不降反升实在是匪夷所思。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国资委三令五申的“限薪令”并没有完全落实,《办法》成了一纸空文。

“激励说”难以服众

针对这种怪现象,一位央企董秘给出的解释是:需要涨薪才能留住人才和激励管理层。这话就更加让人费解了。

什么是“人才”?对企业来说,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才称得上人才吧。为了使那些已经为企业创造优良业绩,已经用行动证明自己价值的人才,今后能更上层楼,把企业带往更高的高度,才需要用高薪来激励和挽留,以免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如果企业在这些“人才”的经营管理下每况愈下以至于亏损连连,作为企业所有人,最理性的做法应该是给予惩罚而不是激励——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的,则减薪留职,希望他日能够戴罪立功,对你不再抱有幻想的,则直接叫你卷铺盖走人,这才是正常的属于市场经济的做法。因此,这种“激励说”显然无法让人满意。

央企高管薪酬=“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无论是央企高管还是央企普通员工,他们所拥有的高工资和高福利都早已成了世人皆知的秘密。然而公众大多只知央企人的工资高,福利好,但对其工资到底有多高,福利到底有多好,却是一问三不知。原因在于如今央企高管薪酬成了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不能说的秘密”。不但央企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对外公布,国资委也向来对此三缄其口,从未披露过,因此外界并不知道其具体拿多少钱。结果使得媒体在报道部分亏损上市央企高管薪酬不降反升时,唯一的资料来源就是上市公司年报中那可怜的一丁点数据。

对这些年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记者发现,在业已公布年报的这208家上市央企里,也并非所有年报都披露了高管薪酬。其中公布董事长、总经理年薪的有192家。这其中103家同时披露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年薪,其余的则披露了其中之一。而另外16家上市央企并没有按照上市公司有关规定披露高管的年薪。整体看,208家上市央企,应该有416名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是却仅有297名董事长和总经理公布了年薪。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指出:有的央企高管也在集团公司下面的上市公司任职,按照国资委的规定,高管在下属企业中兼职,不再另外领取薪酬。但是往往上市公司又会披露给予这些高管的年薪,往往数额还比较大。这里就存在一个大问题:上市公司披露的这些薪酬到底有没有进高管的口袋?如果领了,显然就违反了国资委的规定。但如果没领,这钱又到哪里去了呢?是存放在专用账户里被封存起来了?还是只是走一下账后又以外界不了解的方式回归到企业中去了?由于监管空白,这些问题至今依然是个谜。

显然,由于薪资制定标准和实际发放数额都不透明,外界对“央企高管薪水过高”的批评只能流于宏观概念层面,却无法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央企高管薪水始终不透明,那无论是认为央企高管收入太高、太低还是适中,这样的争论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制度性矛盾是关键

更让人难以捉摸的一个问题在于,央企高管的基薪和绩效薪金基数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国资委制定央企高管薪资结构时,究竟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纯粹的企业经营者还是当成一个在企业“服役”的“准官员”?

上一篇:摄友晋级,玩转闪光灯 下一篇:浅谈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困惑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