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四十不惑,蹲下来看生活

时间:2022-05-07 07:46:58

高军:四十不惑,蹲下来看生活

此前谈及豆瓣红人作家,脑海轻易就跳出“职场励志”“温情治愈”“失恋33天”等标签,差点以为豆瓣就是在职场和生活厮杀的年轻人的主场,都忙着为人生做血肉之搏。等读到《橄榄成渣》与《世间的盐》时,颇有几分意外,没想到豆瓣“红人”中竟还有高军这样的作者:四十不惑,阅历丰富,与生活早已和解,豁达而不失童心,写嚼劲十足回味甘长的随笔,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随心而活,随性而写,蹲下来看生活,于市井平淡处见世味,风行水上,人情百态,于是尽在眼前。

“写作对我是件业余的事情”

现居住于合肥的高军,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职业是国画画家,另一个身份则是豆瓣网颇受欢迎的原创作者:风行水上。2006年他注册豆瓣,开始长期潜水,直到因为要练习五笔输入法,学打字过程太感枯燥无聊,才开始写成有情节的文字,贴在豆瓣上,没想到就这样开始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成了“豆瓣红人”。高军对此很淡然,“到现在也没有觉得自己红,红人应该都是十几万粉丝吧。”他更多是把写作当作画画之余的调剂,“生活也主要还是画画为主,有的时候画画感觉不大好就会去写写东西。”

出书一事是来自朋友的机缘。当时在磨铁出书的作家朋友花了半年时间和他沟通,做了一些说服工作,建议他出版第一本书,也就是后来的《世间的盐》。高军说开始时自己对出书这件事不太上心,认为在网上看看就行了,没有必要出版。后来他曾在书的自序中写当时的疑虑,“现在真要出书了,我有二怕:一怕对不起花钱买书的人,另外一个怕对不起树,纸是树做的。”

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2012年《世间的盐》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豆瓣评分达到8.0分。机缘巧合,2014年高军又与豆瓣网认识的朋友徐路(豆瓣网网名:张唐)两人一拍即合,分写江苏和安徽的美食,合著出版了《快活馋》。这本书同样大受好评,不仅进入当月网络好书榜排名,还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是当年生活艺术类畅销书。书中高军写的是稀松平常的食物,但食物背后的记忆、故事和人生却令人无穷回味感慨。随后,高军个人所著的新书《橄榄成渣》,一本“更接近中年人的境遇和心情”的随笔集也出版面世。

据高军回忆,当时写《快活馋》,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徐路从北京到安徽工作,两人经常见面,趣味相投,于是决定合写一本关于吃的书,“其实本质还是弄着玩的,很多东西都要去吃,包括哪家店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俩的稿费早就被吃完了。这个书是资不抵债的,投资太大了。”

然而,在已出版三本书的高军眼看来,写作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件随时可以做的“业余的事”,他在《世间的盐》出版时这样写道,“我对码字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很单纯的喜欢,跟喝酒、抽烟、行脚、闲聊、发呆无区别。”到《橄榄成渣》出版后,他还是这样想:如果有一天觉得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性,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东西,就会放弃了。“没有说对写作特别有使命感,非得把自己定义为作家”,但是画画则不一样,他笑言,“那是混饭吃的东西,肯定要做的。我现在帮拍卖公司做鉴定的工作,也画画交给画廊,由他们去代销。”

荒谬或有趣,都是人性展示

疯子、叫花子、发明电风扇求爱的小伙、和蔼的小学老师、找“小妹”的教授、娇媚动人的少女、老外、倒霉大爷、失眠的书法家、常被老婆“打”的画家、火车上打电话闹自杀的邻座女子、智慧的和尚……在高军的笔下,这些凡人怪人的鲜明个性,以寥寥数语被生动刻画,仿若近在观者眼前。高军书写他们在生活中或荒谬或有趣的故事,展示的是背后的丰富人性。

在高军眼里,生活本身就具有很多荒诞的东西,有的是有趣的,有的是无奈的,透过一些东西看下去,会解读到一些人性的展示。《橄榄成渣》中他写了不少这样生活化又具有“荒谬性”的故事,比如“一个书法家想要治疗他的失眠,去喝酒,结果失眠治好了,得了酒精依赖症。”“一个人非常想成为一个有名的画家,不顾家庭的努力画画,他的老婆为了和他赌气,也开始画,结果随心所欲的画却比他受欢迎……”高军认同生活存在无处不在的戏剧性和荒谬性,“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想象自己是一个天使,看自己的时候,你也会觉得你自己活得很荒谬。”

当看到膨胀、吝啬、各色(方言,与众不同,怪癖的意思)的人,或许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但高军觉得有意思,看到他们身上有别人没有的趣味。他认为就像膨胀的人,吹牛皮到天花乱坠、别开生面也很有趣,同样是世间百态的一面,甚至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这样解释道,“要是真正拓展你的生活圈,不要以很多道德评断去看的话,在生活中称之为极品的人身上,你也会发现很多趣味。”他不但排斥粗暴的价值评断,也不喜欢直接把标签和帽子扣在别人身上,“每一个正常的人身上都会发生一些荒谬的事情,尤其是在感情上面。很多事情不是你自己能够掌控的。”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补充,“其实你只要能包容生活中的一些极品,一般在宗教上你也能包容,因为极品离你比较近,上帝离你比较远。”

真正的写作超越经验阶段

高军的文字有鲜明的风格,简练生动不乏幽默,方言口语与旁征博引相互交汇,擅描画,富趣味,也见人情。有人评价为是“亦庄亦谐,道古说今,文白夹杂,偶尔玩一把穿越,来一回杂糅,颠覆。”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个人生活境遇、阅读习惯、画家身份有所相关,也与他通达而包容的性格有关系,通达是境遇阅历带来的智慧,包容无处不在,不管是在阅读、信仰、审美还是社会观上。

说高军阅历丰富并不为过,早些年他就做过“杂七杂八有好几十种工作”,包括银行出纳、野外测量,卖过服装,开过饭店,干过装潢,摆过地摊,卖过盗版光碟,做过漆匠,摆过象棋残局,在江苏无锡、苏州一带卖过行画。他描述这些经历为“都没有修成正果,其间没有间断画画、写字、读书”。

他这样解释工作与写作的关系,“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换工作,但写作和工作没有关系,写作取决于你想不想去写,重要的是自身对文字的感觉。工作做得多,固然能提供一些现实的题材。不过我觉得真正的写作是超越这个阶段的,有的人在家里脑洞太大,也能写得很好,这是创作性写作。”高军目前的作品以经验性写作为主,但也不时会“开开脑洞”,《橄榄成渣》中的《吹云记》《画水记》两篇文章就属于这样的类型,“上面的人物都很真实,但是最后的结尾都是胡说八道的。”不过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脑洞大开”,所以对脑洞很大的作家如卡夫卡、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很感兴趣。

当然高军的阅读兴趣并不局限于此。他曾在书中描述过自己的读书习惯,“端看手边遇到的是什么书,拿起来就看,也没有起差别心,《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寒冬夜行人》《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史记》《知音》《中国烹饪》等都还能克化得动。”对古文的兴趣是从故事开始的,小的时候喜欢听鬼故事,父母太忙没有时间讲,就扔给他书让他自己看。他的第一本古文启蒙书是《聊斋志异》,再后来就去看《唐传奇》和古代小说中各种故事性强的书。国外名著方面,他比较喜欢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还有英国作家格林写的《恋情的终结》,国内喜欢的有废名、汪曾祺、沈从文等,他还提到山西的山药蛋派,流露出对这个小说流派浓烈的兴趣,他说,“《小二黑结婚》就很好看,我觉得里面有很深厚、浓烈的、原生态、接地气的东西。”

“四十不惑”的生活情境

高军最新出版的随笔集《橄榄成渣》,载中年人心境与境遇而来,除了十足接地气的家常咸淡、邻里小事、行走见识以外,也谈风物、文化、历史和掌故,或厚道谐趣,或泼灵精怪,或语淡味长,书写他“四十不惑”眼里的世间百态。

对“四十不惑”,高军有自己的见解,“我已经过四十岁了。过去人说四十不惑,我对它的含义认识是,我知道哪些事情我可以做到,哪些事情我做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我就会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它。”从《世间的盐》到《橄榄成渣》,热闹豁达的文字背后,是越来越温润怜悯的心,字里行间能读到满满的人情味。

谈到高军的“中年生活”,就不能不提他与一群画友组成的南薰社,因为大家平时想有个地方画画、喝茶、聊天,就有了南薰社,他笑言,“我当时说我们这个社也可以叫‘穷人社’,在事业上有的人不求上进,有的喜欢画画,也就是穷画家。没有贤达,也没有做官的,但人交往的界线拉得比较低的时候,大家都很舒服。”

闲余高军还喜欢电影,“最近在看日本的一个叫《小森林》的片,说一个女孩怎么天天在家里做家务、做蛋糕、给水稻除虫、做啤酒,你按照她的操作,基本都能照着做了。里面也没有什么对话、爱情和剧情,挺好玩的。”有的时候他还常常会学着怎么做手工、怎么做木活,“我对一切手工的活都很感兴趣,因为自己手比较笨。”

网上有人评价他“童心未泯”,高军说自己其实在生活中是懵懵懂懂地活着,有的时候看一只猫或者老鼠,他也能看半天,猜它们在想什么,他说也有人说他这是“闲得蛋疼”,“不过如果这就是童心的话,但愿自己七八十岁还有吧。”

上一篇:碑帖:中国书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下一篇: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内外发展及运营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