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银行垄断争论的迷雾

时间:2022-05-07 06:40:31

拨开银行垄断争论的迷雾

垄断的特征及其形成

在西方经济学中,根据既定的标准,可将一个市场的垄断程度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极少见的,多数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有众多买家和卖家,不同厂商提供有差异的产品,对产品有较弱的定价权力,厂商可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如汽车加油站、小卖部、餐馆等零售贸易市场就属于该类市场。

在寡头市场上,有为数不多的厂商(至少2家,最多不超过20家),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差异或差异较小。厂商对产品有一定的定价权力,行业壁垒较高。我们熟悉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世界三大铁矿石销售商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就是典型的寡头垄断。由于寡头市场的厂商数目很少,销售的产品具同质性,使寡头厂商意识到,如果相互之间展开竞争,势必两败俱伤;如果合谋,则既能控制产量提高利润,又能阻止新厂商进入该市场,减少不确定性。

垄断还可分为买方垄断(monopsony)和卖方垄断(monopoly)。买方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买家,典型的例子是工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工会的力量很大,大多数劳动者加入工会,他们的工资收入要高于没有加入工会的劳动者收入。中国烟草公司对香烟制造厂也是典型的买方垄断。香烟制造厂生产的香烟不能直接向市场销售,只能交给烟草公司,然后由烟草公司向各级市场进行分销。这里,烟草公司对香烟零售商来说又是卖方垄断。

我们通常讲的垄断指的就是卖方垄断,即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该厂家销售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对产品有相当大的定价权力。例如,苹果公司对iphone和ipad、微软公司对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都具有相当大的定价权。造成卖方垄断的最主要原因是进入壁垒,由于市场上其他厂家无法进入该市场,从而无法与该厂商展开竞争。

存在进入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垄断资源”,即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归某一厂商所有。例如,南非德贝尔钻石公司控制了世界80%的钻石矿的生产,尽管该公司的市场份额没有达到100%,但它对钻石市场价格的影响相当大。尽管排他性的拥有某种关键资源是卖方垄断的一个潜在原因,但在现实中卖方垄断很少源于此,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之后,关键资源很少只归某一个厂商所拥有。二是“政府管制”,政府授权给某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权利,其他厂家无权进入该领域。专利法或版权法就是两个重要例子。全世界91%的个人电脑都采用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就是因为微软的源代码得到美国政府的专利保护。同样,当医药公司发明了某种新药,它就会向政府申请专利。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药的确具有原创性并批准了这种专利,就等于授权给医药公司一种排他性的生产销售该药的权利,期限通常是20年。三是“生产过程”,一家生产比多家生产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产品,这就是自然垄断。例如,城市自来水公司,需要在全城铺设自来水管道。如果由两家或更多厂家提供自来水服务,每一家自来水公司不得不为铺设自来水管支付大笔的固定成本。除自来水公司外,电力公司或天然气公司也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

目前经济学界对垄断程度的测量主要有两个角度,分别是市场结构角度和市场绩效角度。其中,市场结构角度的主要计量指标有产业集中度指标、产业集中系数、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产业集中度指标主要考虑的是行业内几家最大厂商的产量和销售量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能力。完全竞争的产业集中度为0,完全垄断的产业集中度为1,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的产业集中度在0到1之间。产业集中系数反映的是某一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集中度为产业平均集中度的倍数。这一倍数越高,说明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市场绩效角度的主要计量指标有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罗斯柴尔指数等。

考察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1979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部金融业务,该时期的银行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完全垄断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业展开了有计划有步骤的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2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全国城市商业银行120家和千余家农村商业银行及信用社。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资四大全国性银行各项存款总额385628.04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的47.65%;单位存款185832.46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的45.22%;个人存款192279.16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的54.39%。截至2012年4月中资四大全国性银行各项存款总额398226.73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的47.28%;单位存款185129.44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的44.89%;个人存款205275.45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的54.22%。2011年末中资四大全国性银行各项贷款总额230520.77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42.07%;2012年4月中资四大全国性银行各项贷款总额241866.34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41.75%。

上述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银行数量在增多,垄断格局已经打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被称为四大银行寡头而不是垄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银行业在市场进入和业务经营上仍旧有严格的管制,存在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外开放度有限,银行业贷款对象仍然比较集中,贷款结构扁平,银行利润结构欠合理以及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

垄断的福利成本与价格歧视

与完全竞争不同,垄断厂商对产品的定价往往高于边际成本。对消费者而言,这种高价格使得垄断不会令人满意。然而,垄断者却从这种高价格中获得了利润。从厂商所有者角度看,高价格使得垄断者非常满意。社会最有效率的产量往往位于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需求曲线通常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边际成本曲线则反映了垄断厂商的生产成本。垄断通常会产生无谓损失,这是因为垄断产量通常要少于社会最有效率的产量。一些潜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支付意愿,高于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厂商对产品的定价,这部分消费者就购买不到垄断产品。因为这些消费者对产品的支付意愿高于垄断厂商的生产成本,如果增加产量,社会总福利会增加,但垄断者的利润会减少,正是出于利润的考虑,垄断厂商不会增加产量,结果就出现了总福利的损失(即无谓损失)或非效率。

这种非效率的前提是垄断者向所有的消费者按同一个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向不同的消费者按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产品,这种行为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又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垄断厂商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并向每一个消费者开出一个不同的价格。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会根据商品房的楼屋、朝向采光、通风、是否有临湖/临江/临山的风景等对商品房屋的销售开出不同的价格。因此,即使是同一居民小区的房屋,其销售价格不尽相同,这就是完全价格歧视。尽管这时垄断厂商的产量等于社会最有效率的产量,但这时的消费者剩余完全变成了垄断厂商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为零。二级价格歧视是根据购买产品数量多少进行的折扣,典型的例子就是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异。三级价格歧视就是不同的人群价格不同,同一人群的价格相同。例如,电影院对学生和老年人会出一个较低的电影票价;航空公司会根据商务旅行或休闲旅行,按不同的价格销售飞机上的座位。我国有些城市推行阶梯电价,也就是按照用户的用电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电价,这实际上就是电力公司在推行价格歧视。除了价格歧视外,银行业的顾客歧视也属于三级价格歧视的范畴,大中型国有企业能够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贷款利率较低;中小微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即使能够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贷款利率也较高。再拿银行汇款等中间业务来说,由于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属于地区性银行,不可能在全国开设分支银行,因此银行汇兑业务大多数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而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普遍高于顾客的预期,使得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减少,银行的利润增加,因此才会有人认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造成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 

上一篇: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工作明确各行业达标时...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经营格局的现状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