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时间:2022-05-07 06:40:13

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摘要: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本文浅析了如何培养和提高互联网思维,从而掌握思想舆论工作主动权。

关键词:新媒体 宣传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0-01

1 培养和提高互联网思维

1.1 互联网思维的涵义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走进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高校宣传工作者了解互联网的性能、特点及作用,深刻体会和认识互联网的现状、趋势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钻研互联网技术、知识、技能,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意识,树立网络宣传观念,探索网络宣传规律,从而提高网络宣传水平。

1.2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方式,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是运用好新媒体服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多元信息源。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网络生存的多样性,使广大群众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上新评论、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发表言论、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渠道,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社会舆论,通过网络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现实情况都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能熟悉网言网语,还要学会应用网言网语,才能做好师生,尤其是青年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掌握思想舆论工作主动权

2.1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网络突破了传统教育灌输由上而下、逐级展开的局限,如何在信息快捷传输中及时有效引导至关重要。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对多”的特点和“快吃慢”的功效,即使是虚假信息,一旦抢先,也会广泛传播和深度“发酵”。我们高校宣传部门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引导,就必须牢牢掌握新闻的解读权,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按部就班,要注意对那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做到正面回应、快速反应,努力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2.2加强主动策划,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已经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话语力量,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新媒体的语言规律和运作规律,主动加强内容策划,转变话语体系,培养新的文风和作风。我们不仅要积极“防守”,还要主动“出击”,让新媒体充分“为我所用”,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甚至草根性,发挥其增强沟通、缓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宣传工作者要更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丰富话语内涵和表达形式,提升综合传播能力;更及时地在新的语境下与网民受众良性互动,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在主题活动中重参与、重互动,用正能量占据网络空间。

3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

3.1网络舆情监测

高校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向,密切关注可能引发思想混乱、诱发社会动乱的信息源,切实当好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人”。对那些没有依据的假新闻,应及时用事实澄清,并开展有效的正面宣传教育,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要稳步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引导师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慎独、自律、共存意识,使文明上网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开放、文明的宣传阵地。

3.2 网络舆情应对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有的高校面对突发事件,从学校的领导层到宣传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解”而是“捂”,想到的是通过删贴把事件抹杀掉,海有的学校没有应对机制,采取拖延、冷淡处置的方式,最终导致事态扩大,形成了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关注。这些就要求高校工作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制度,及时师生关注的热点信息;建立新闻宣传应急机制,准确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积极疏通和引导,努力使网络及其他校园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用真实、真情将危机化解,尽早还高校这一文化殿堂一片祥和、宁静,尽量消减突发事件对师生思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4 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

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切实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积极发展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用好新媒体,工作的重点在于准确理解把握任务要求,确保教育正确方向,首先应当做到完善宣传体制机制,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4.1完善网络宣传机制

高校应健全完善网络宣传工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加强协作。统筹高校的网络工作,将网络的硬件建设和网络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校园新闻网站和业务工作网站有效配合,推动校园网络媒体和社会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全面加强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在舆论引导、为学校发展构建和谐舆论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教育机构,专题研究和落实相关工作,努力提升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4.2构建网络宣传队伍

树立人才强网的理念,开阔视野,大力引进所需人才,整合优势资源,改善队伍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网络宣传队伍。实行师生全员参与制度,在原有专职宣传人员基础上,从二级学院、职能部处中骋请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兼职青年师生加入网络宣传队伍,切实抓好高校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合理制订培训计划,注重学用结合,按照把握重点、提升技术、挖掘潜能的要求,实行定期研修、系列考核,不断培育和壮大网络宣传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竞争优势。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网络宣传工作实务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努力提高网络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数量、质量的同步提高,切实增强高校管理者网络宣传教育的能力。

上一篇:浅析维吾尔话剧《古兰木罕》的汉译方法 下一篇:竞技篮球训练控制原理的理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