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5-07 02:23:08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已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的重点推进阶段,将网络博客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合起来,使其充分发挥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要正确把握全面性、积极主动和参与性原则,提高建设优秀辅导员博客的技能,加强对博客的监管力度,达到辅导员自身与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构建新的班级管理和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博客 管理 服务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49-02

2009年9月召开的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会议讲话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至今已有四年,这四年中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发生变化,但却没有实质性的转变。辅导员博客的互动性仍不容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文章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新时期普通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以期实现更加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一 辅导员博客的定义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建立管理体系,辅导员博客建设就是有力的说明,辅导员博客是高校辅导员以真实姓名、身份在网络媒体上采用博客(blog)的形式,通过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分享知识,表达观点、展示自我,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起到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作用的网络工作平台。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可以促进年级、班级管理,通过网络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取得沟通、协调,与学生的各任课教师随时沟通掌握好学生在校、在家、在班级的所有情况,随时随地加以管理、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博客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为原则,挑战了传统高校学生思想交流、班级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家庭、学校之间的零技术、零成本的交流。班级博客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速度与效度,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 目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有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2.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班级管理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不和谐的班级合作与竞争氛围

高校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奖助学金对高校学子具有莫大的激励作用,如果评定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缺乏公开透明和公正性,则会极大影响班集体的团结与合作,出现不和谐氛围,班级管理难度就会加大,对活跃、积极的健康班集体建设极为不利。

三 辅导员博客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促进班务公开增强班级凝聚力

利用辅导员博客建立一个班级的灵魂,用以凝聚班级的向心力,然后恩威并施,用心和大家交流。首先,作为高校老师要有护犊的思想和胆量,让学生体会班级就是家;其次,不排斥差生,将每个学生圈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最后告诫学生,我们是一个整体,不论对错,任何人都是班级的一个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充分利用辅导员博客,提前告知组织的方式、方法、目的、意义、路径与注意事项等,经常活动,比如:爬山、踏青、野餐、拔河比赛、篮球赛等。

2.转变工作观念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博客与学生互动交流,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该过程中辅导员应给予提示和警告,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加强年级班级组织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通过辅导员博客促进大学生入党流程,奖助学金评定流程,班委选举、聘任、任命流程,班级活动管理等制度的健全,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并熟知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量化考核标准,促进班级管理良性运行。

3.建立和谐的班级竞争氛围

通过辅导员博客创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90后”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辅导员充分利用博客紧密联系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常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特别在低年级学生中,往往因为小事情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口舌不断、拳脚相向,更有甚者似乎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敌人,面对这些情况,要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教师再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维,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辅导员利用博客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班级和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四 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中表现的问题与不足

1.辅导员博客建设形式单一

诸多辅导员博客建设仍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为主,缺乏生动性、直观性,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学生们刚开始不断浏览信息,由于缺乏新颖性,枯燥无味,加上内容繁多,不足以分清主次,不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大量信息,时间一长则不能够起到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难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

2.辅导员博客内容导向模糊不清

辅导员博客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内容凌乱,包罗万象,有工作的、有生活的、有管理的,还有与班级管理无关的信息和资料,整个界面繁琐、凌乱,很多辅导员不知道分类管理思想,不能建立条理清晰的章节,引导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发展阶段的学习和工作重点与难点,辅之以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彰显辅导员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进入你的博客像走进你的心灵,享受到爱的熏陶和切实感受到人生的方向,辅导员才不愧为大学生人生的导师。

3.辅导员博客管理参差不齐

辅导员博客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和辅导员博客建设已经纷纷亮相,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专门监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机构,当前辅导员博客在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博客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时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随意将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写在博客上,丧失了教育管理的严肃性,有些东西不仅不能起到良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教育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们的笑料,结果事与愿违。

五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努力的方向

1.打造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视频讲座相结合的综合博客形态

辅导员博客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必将促进当今教育教学事业的繁荣,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认真投身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为广大学生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和丰富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分类管理,建设辅导员视频博客,在不同阶段,就学生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做成课件、视频录音、视频录像,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博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辅导员的管理,可以轻松自如地领会辅导员的意图,可以明白地处理身边的事物,可以条理清晰地整理好所需资料。

2.打造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

不同省份、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管理员都有自己的博客,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最好打造一个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一方面方便学生登录,另一方面可以体现该地区对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管理力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但某一地区必须符合本地区特定的要求,以便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老师家长交互、老师领导交互、家长领导交互、领导学生交互等多视角、宽领域的交互界面和交互效果,为该地区各校辅导员搭建网络思想教育的平台。

3.打造监管有力管理有序职权分明的辅导员博客网

未来辅导员博客发展的方向是权责分明、管理有序、统抓统管、集中灵活、围绕区域一体化服务广大学生的健康有序的辅导员博客网,一定区域内,各高校辅导员博客平台的搭建将会更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将会给教育事业注入春天的气息,彰显辅导员个人魅力,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增加自己忧患意识,激烈的竞争机制就会彰显,争先创优的氛围就会出现,校内之间、校际之间辅导员的沟通交流渠道更加畅通,通过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增加辅导员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信服感,让家长真切感受到学生在学校可以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知名度和学校的知名度,对提升城市形象,激发工作热情,创新管理渠道,增强综合实力都有非常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夏阳.班级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及其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20):55

[2]陶天梅、刘智斌.班级博客在中小学教育应用中的调查研究――以上海上南中学为个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79

[3]杨凤艳.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21

[4]杨贤金.辅导员博客工作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莫负春.博导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

[6]杨贤金.辅导员博客工作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

[7]张瑜.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41

[8]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8

[9]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12

上一篇: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刍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