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时间:2022-05-07 11:21:24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摘要】在塔河油田地区,通过对奥陶系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性质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中油藏属于特殊的稠油油藏,其中的下流体具有非均质性。虽然塔河油田奥陶系的稠油油藏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稠油资源,但是在部分井区却存在特稠油或超稠油,且原油的敏感温度可以达到60℃。为了能够对这些稠油油藏进行有效开发,提高对它们的利用效率,笔者从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的地质条件出发,在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如何采用合理的开发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开发技术

包含塔河油田在内,奥陶系盐酸盐岩稠油油藏大多分布于含有油气的盆地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油气藏资源,也是我国埋藏深最大的稠油油藏,约为5000-5700米,储集体基本可分为溶洞型、裂缝型、缝洞型三类,非均质性特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该油藏在开发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油井的建产率低,缺乏对单井储量的有效控制,出水后油井的产量会迅速降低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对稠油油藏的有效开采,我们需要加深对该油藏地质特性的认识,并加强对开发技术的研究,这也是今后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开采的重点。

一、塔河油藏的地质特征分析

塔河油田地区奥陶系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其他稠油油田相比,在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稠油油藏的储集空间比较复杂,储集的类型和有效储集体的形态以及具体的分布范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塔河油田处于长期发育古隆起的侧部,其油藏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在缝洞型碳酸盐岩中形成的。这种储层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溶蚀洞、微裂缝等,具有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类型。第二,油藏的埋藏较深,无法有效确定油层厚度。其埋深约为5000-5700米,再加上油田中的原油以含硫量和粘度很高的重质流体为主,油藏类型属具底水、低饱和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所以难以判断其油层厚度。第三,流体的性质复杂,边界不清,且其密度和粘度高。由奥陶系稠油的地面密度及动力粘度平面分布来看,稠油性质差异较大,存在着普通稠油、特稠油甚至超稠油。

二、塔河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分析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储层位于岩溶缝洞,再加上稠油本身就属于重质流体,所以大大增加了开发的难度。从上文的分析可知,本地的稠油油藏的原油密度较大,而且黏度和凝固点都较高,所以导致其流动性较差,很难完成井筒的升举操作,影响了施工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技术,提高本地区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已经成为当前生产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加强对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要想对本地区的稠油油藏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对其储层空间的地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岩溶缝洞的分布规律要有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原油本身的特点及其流体性质和渗流特点,就可以对开发的方式进行评价,有选择性地选择开发的方式。

(二)加大对稠油油藏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研究的力度

该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底水油藏,其高角度裂缝的发育比较广泛,所以为水体的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原油的黏度要远远高于水体,而且两者的流度比值较大,所以油井一旦见水,其含水量就会迅速上升,很容易暴性水淹的发生。另外,在长时间的水洗作用之下,下部分原油的粘度会进一步加大,所以需要加大对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和温度的关系,并加强对稠油和超稠油的驱油效率的研究,除此之外,原油的流变特点和高温相渗试验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开发理论的研究来实现开发方式和技术的优化。比如说,有研究发现原油黏度的临界值对于开发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的实践也证明,通水驱与热采的地下原油粘度的界限值在100-200mPa・s之间。

(三)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亟待突破和创新

从塔河油田已经查明的稠油和超稠油的储量来看,约占60%。它们的储层非均质的程度比较严重,同时受到稠油本身特点的影响,所以单个油井无法实现对储量的有效控制。从目前本油田采取的相关措施来看,提高产油量的最佳途径就是参稀采油。因为酸化技术的使用对提高稠油油井的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目前油田稠油开采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技术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稠油油藏本身性质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开采技术的应用,所以进行开采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地稠油油藏的开采率,笔者首先从3个方面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然后从实际出发,对开采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本文并未对稠油油藏的自身特点和具体的开采技术进行深入分析,这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笔者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嘉庆,李忠,韩银学等.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台地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14.

[2]苏江玉,俞仁连.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石油实验地质,2011,02(11):105-112.

[3]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地学前缘,2012,02(18):59-66.

[4]刘中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06(15):66-68+86+115.

[5]李新华.塔河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郭臣(第一作者),谷茸(第二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所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上一篇:基于计量管理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电厂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