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05-07 05:46:17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高中新课标教材在其它一些省市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而在河北省却仅仅实施了两个年头。在这短短的两年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崭新理念有不少心得。现谈几点如下。

1?郾克服老教材形式的束缚

老教材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强化,给人的感觉是生硬而没有活性,枯燥无味的。老师在课堂上几乎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学。即使个别老师灵活处理一些教学设计,学生也往往乱翻教材,找不到老师要求思考与探究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接受,并逐渐成了一种习惯,从而扼杀了他们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前途在于创新,而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他们的创新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从原有的教学模式进入到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摒弃旧的教学理念。这既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更是对课本知识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原来的惟书到未来的惟实。教师对学生需要由原来的规范化转变为尊重学生的正确人格和个性的培养,这是对学生本身的一种负责,同样也是教学所追求的真正效果。其实,我们很清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的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他们才能健康发展。

那么,究竟教师的思想应该如何变化呢?我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原先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同等的地位来考虑,也就是师生间是主体间性,他们是平等的主体。学生可以质疑教师讲过的内容,同样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在当时看来是很可笑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见解,但这种勇敢在未来几十年中被证明是适合社会的,整个社会在向前发展,科学需要假设、类比、猜想。

2?郾打破传统教法的狭隘

谈到教法,我们的传统教法有其实在的功用,它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是,传统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狭隘,缺乏交流与表现,缺乏实践与体验。如今,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一点,每一个模块的提出都使得原来的小课堂形式可以被一种大课堂形式所包容,在这种前提下,高中学生可以提前体验大学的上课模式,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一起讨论的场所和进行社交的机会。当然,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更加注意教法的更新,氛围的精心设计。我们可以多运用讨论的形式,让不同组,不同班的同学一起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只有让他们自己探索出真理,所以,在新课程的模式中还特别强调探索,这是一种实践,我们可以特别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到外面去体验生活,从而来证明课本内容的正确性,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学生只有学会生活才能学习好。

3?郾教师的行动要积极主动

一切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要从老的教学模式中完全走出来不是容易的。我们的头脑中完全是以前的一套教学模式,看不惯学生对我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往往不能忍受和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表现,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这是一个事实。

行动最能说明一切。主动是一种积极心态的体现,而被动是一种消极体现。只有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去接受新课程,我们的新课程才能前进。教师是推动新课程前进的最前沿的力量,相信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怀着对学生的爱,我们能够在新课程的征程上走得更好。

4?郾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传统教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新课标》要求有更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学生要借助现代所有的信息媒体(除了课堂外,还有网络、报刊、图书馆的图书,等等)进行学习活动,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学习。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全新要求。

5?郾灵活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在学生学习评价上,《新课标》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习评价的手段新,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有: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数学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数学习作、数学制作、数学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活动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牵涉了众多方面,但是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不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化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主渠道。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立足于通过“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

上一篇:逗猴王游戏:玩出来的速度 下一篇:源于生活,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