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态美学的自然性

时间:2022-05-07 04:13:18

庄子生态美学的自然性

作者简介:王明明(1987-),女,汉族,单位: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美学

摘要:庄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自然朴素之美在于它们本然地存在,庄子主张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要符合自然之道,并且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审美的。《庄子》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的特性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自然之道;顺任自然;人与天游

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在庄子看来,万事万物的自然朴素之美在于它们本然地存在。庄子主张以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顺任自然。如果违背了自然的天性,必然会带来祸害。庄子主张人和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审美的。《庄子》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的特性对于今天生态美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自然之道

万物的自然朴素之美在于他们本然的存在。“夫春气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实成。”春气勃发的时候,百草自然生长,正逢秋季则万实成熟,万物纷纷芸芸,各有自己盛衰消长之理。“天道已行矣”。自然界只有自在自为地存在,才能保持自身的本性。

“道”本身无所作为,而应顺应事物之自然,表现了一种自然无为之道。“自然”和“无为”是对同一个问题不同角度的阐述。自然也就是自然而然,是顺任自然的发展,是从积极的方面讲顺乎自然天性的发展。而“无为”即不要强制,而是允许事物依其本性发展,丝毫不要违背自然意愿。自然界从来都是自在自为地存在和发展,如果违背了自然的天性,必然会使和谐的自然之美遭受破坏。自然无为之道,体现了生态美的意蕴萌芽,“道法自然”也就成为了生态美学的根本原则。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天地、日月、星辰、禽兽、树木都有其内在的本性和规律,所以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之道。

二、顺任自然

自然之道客观地存在着,人类绝对没有能力改变大自然固有的本性,唯有顺任自然,而不是违背或将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其上,才能体会到自然的和谐之美。“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吞舟的大鱼,流出江河而失水,就会被蝼蚁所困苦。鱼儿只有在水中才能自由自在。如果江河竭尽了,鱼便无生存之所,必将亡其身。这说明,违背自然规律必遭祸害。“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是,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庄子•渔父》在《渔父篇》中,借“渔父”这一隐逸型的有道者来阐述“保真”思想,保持本真,使人与物各还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法则就可以道顺,背离自然的法则则必遭失败,圣人都知道尊重和顺从自然的法则。

《庄子》产生于中国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不高,然而它产生的思想却是如此之深厚,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庄子在两千年前的奴隶制时代就已经洞见了现代人生活的困扰。“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流弊存在于千年之后,必会变的人吃人了。而蕴含的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成为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说“道教提出了对生态智慧的最深刻最精彩的一种表述。”一旦生态失去了平衡,就会“灾及草木,祸及虫也。”殃及草木,祸临昆虫。

长期以来,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作为自己实践的无可非议的目标,以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巨大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繁荣,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修复自然的建设能力。生态危机已成为现代性危机中影响最深远也最致命的危机,它促使人类重新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合理性问题。庄子主张知常知和,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待物,要顺乎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些都与当代的西方生态思想理论有着惊人的一致。它对于我们维护生态环境,有节制地进行开发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三、心与天游

人与大自然之间要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审美的。“心无天游,则六孔就要相扰攘。”《外物篇》庄子热爱和钟情大自然。他不仅赞扬大自然,而且主张在自然中寻求自由与精神的寄托,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心灵的沟通。在《庄子》一书中,草木、虫豸、鹤等等,有着大量的对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精彩描写,鲜活而生动,这足以看出庄子对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有着极为细微的观察,这种特有的生态之美给人以启迪,陶冶着人的情怀,美感油然而生。

庄子热爱自然,以超功利的审美体验来观照自然万物,他最高的审美境界是“物我两忘”,也就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状态,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在这种审美过程中,实现了物性和人性的双层自由和解放。

审美的境界是认同或体验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若达到此境界,只能通过“游”,只有在畅游中才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达到美感的极致状态,在这种审美过程中,最终使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成为可能。(安徽大学(老校区);安徽;合肥;230039)

参考文献:

[1] 《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王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

[3] 《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曾繁仁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生态美学论稿》曾繁仁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7月

上一篇:典籍翻译中传统文化的翻译难点及思考 下一篇:当代礼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