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老人节的传播学价值

时间:2022-05-07 12:13:29

小议老人节的传播学价值

一、重阳节的传播形式

节日传播是以人为载体的动态传播,这是民俗传播最大的一个特点。重阳节登高、赏菊等节俗的传播均以人为主体,特别是在大众传播到来之前,重阳节俗的传播主要依靠人际传播。在当代社会,重阳节的传播具备了人类传播的所有类型。

(一)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自我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就是个人内部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节日的传播都会涉及个人的意识、思维或心理,特别是节俗中的崇拜、禁忌、吉祥物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好恶、饱含特定的期望。重阳节的佩茱萸、饮酒、吃重阳糕的节俗中就蕴含了强烈的消灾避祸、祈求长寿的期望。茱萸雅号“辟邪翁”,辟恶气,抵御初寒。九月,晚秋的寒气会侵害身体。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茱萸能够驱风逐邪、消积驱寒便在民间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重阳节佩茱萸,以驱邪求吉。又名“延寿客”,因在百花开尽时绽放,有生命力的象征,又因本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人们对此包涵了健康长寿的愿望。重阳糕,取“糕”与“高”的谐音,有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二)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饮酒、吃重阳糕、求长寿等节俗以及伴随这些节俗所产生的尊老敬老的文化精神都是依靠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例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耳相传的方式。这种传播既有时间上代代相传的纵向传承,又有空间上同代人之间的横向传播。“黄,黄种强;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醉重阳”和“重阳无雨一冬晴”的歌谣俗语传播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和重阳这天占卜天气的风俗。

(三)群体传播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⑤。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朋友、团体、企业或是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之中并进行着信息传播活动。重阳节中的群体传播首属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播活动。壮族将农历九月九日称为“祝寿节”,这一天子孙要为老人祝寿,杀鸡宰鸭置寿粮缸,此外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拎来新米为娘家补粮缸,老人还做粽子,送给子孙和亲戚,表示大家一起共享福寿。2012年10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壬辰年长安汉服重阳节雅集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传统的敬老祝寿礼,全家身着汉服祭祖、上香、上供、祭酒,儿子为父亲穿新履、献寿桃,孙女向爷爷跪拜行礼、献寿面。此外,我国很多地区都有重阳祭祖的习俗,且以群体传播为表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重阳这天小到每家每户大到村舍、部落或是氏族都要举行祭祀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活动。例如,陕西黄帝陵所在地黄陵县,每年九月九日,宜君、洛川、富县和黄陵四县的百姓全家出动,携幼扶老,抬着祭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黄帝庙前,跪拜供奉、上香烧纸、洒酒祭奠,虔诚祭祀黄帝,此活动一直传承至今。谒陵扫墓,寻根问祖,寄托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民族昌盛的共同心愿。

(四)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重阳节时各机关单位、各民间组织、村落等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登高、放风筝、文艺表演等。例如,2012年10月19日,徐州市侨联组织九十多名老归侨、老侨眷及侨联老干部等侨界老人在云龙山举办“九九重阳登高”活动,老人们在活动中一起交流谈心,相互询问身体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共同探讨人生,欣赏沿途风景,强身健体的同时还传承了重阳节的登高习俗。(五)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今,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成为以重阳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媒介的相互作用使节日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形式展现,并让人们置身其中。1.电视。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重阳节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全方位报道我国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唤起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倾力打造了多档特别节目,例如:央视综艺频道的《九九艳阳天》;新闻频道与综合频道并机播出的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重阳节特别节目;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重阳时节的养生秘诀》等。2.报纸。《北京晚报》在2012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刊登了《重阳节央视直播十小时》一文,介绍央视推出的系列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内容。《武汉晚报》发起“重阳节我和父母照张相”活动,通过一张张照片,定格幸福的瞬间,向社会传递敬老爱老的社会正能量,央视对此进行了报道。3.互联网。央视网CCTV-民俗频道-重阳节,以专题形式包括重阳溯源、重阳新闻、节俗细说、传说歌谣、网友话重阳五个版块向人们传播重阳节的知识和文化。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今又重阳》节目不仅在电视上播出,在互联网上也以专题页的形式出现,包括节目介绍、边看边聊、视频回放、图说重阳节等版块,网友通过网络观看节目,以微博留言的方式参与到节目和重阳节中去。中国新闻网报道了“西安举行重阳传统敬老祝寿礼,老人穿汉服过节”的新闻,以大幅高清的组图向人们展示活动现场的情况及重阳传统礼节,大秦网在秦人故事版块下对此也做了转载和报道。

二、重阳节的传播功能

从重阳节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看,其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娱乐功能、伦理宣传功能、社会协调功能。

(一)审美娱乐功能

“传统节庆中的独特娱乐功能,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与升华,农事性节日的礼仪、习俗和节庆方式逐渐融会了多重的社会意识与目的,其内容与习俗也趋于丰富、繁杂,变得极具娱乐性与趣味性。”⑥如今,重阳节消灾延寿的原始意义逐渐弱化,人们更注重节日期间的审美娱乐。节时,各地举办登高活动,特别是老年人的登山健身活动。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经常登高游乐,也必能健康长寿。此外,一些公园和游乐场也会在这天举办形式各异的展,供人们观赏游乐。喜欢诗词歌赋的人们,在重阳这天还会继承唐代重阳诗会的情志,开展赏菊赋诗活动,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二)伦理宣传功能

自“独尊儒术”后,儒家伦理思想长期占据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重阳节所传播的敬老祝寿、寻根问祖的伦理观念与上文提到的儒家孝文化是分不开的,崇拜和纪念祖先成为重阳节节庆信仰的核心。古代家族成员在重阳这天聚在一起焚香祭拜家族先人,儿孙向家中最年长者跪拜献寿,通过仪式强化家庭伦理观念,此习俗至今仍有所保留。自古以来,民众都要在重阳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炎帝陵祭祖大典,谒陵扫墓,寻根问祖。如今,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的节俗内涵依靠丰富的传播手段成为当代社会伦理观念的重要内容。家庭中,子女要孝顺父母长辈,在外要关爱、尊敬老人。可以说,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传播其节俗时都进行着家族宗亲伦理观念的宣传、强化和传播。

三、结论

重阳节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千年,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通过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形式而传承、传播至今,以、酒、重阳糕等特定的节俗符号,传播祈福求寿、敬老爱老的内容,具有审美娱乐功能、伦理宣传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所引发的“空巢老人”、失智老人(阿尔茨海默病者)等问题,重阳节消灾辟邪、祈福求寿的含义弱化,而敬老的精神内核被广泛关注与传播。“重阳节,要敬老”的主题具有了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一方面关爱老人,一方面传承重阳节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和谐社会建构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吴欣鑫

上一篇:现代网络视频中传播学评述 下一篇:分众传播在信息传播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