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工,你敢请吗?

时间:2022-05-06 09:58:15

医院护工,你敢请吗?

护工是什么人?他们是在医院替家属照料病人的人,其作用尤其凸显在对老年病人的照料上,因为住院病人中老人居多,且往往难以自理,子女又需上班无法时时陪伴。护工本该是病人生命健康最周全的呵护者,缘何许多时候竟成了“追魂夺命手”?

出院当天又进抢救室

2009年10月20日,陈女士的母亲谢老太由于治疗“右髋部疼痛”,被家人送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入住骨外科病房。2009年11月12日,医院对谢老太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至2009年11月24日,谢老太身体恢复良好。中山二院由于骨外科床位较紧张,医院方面要求谢老太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调理身体,并按医嘱进行二级护理。

陈女士向医院提出了要一对一24小时护理服务的要求。当晚,由中山二院指定的南职护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职公司)派遣了护工罗嫂来对谢老太进行护理。一个月时间里,陈女士共向护工支付了3000元。

至12月16日,谢老太已经大致恢复,神志清晰、胃口良好。主治医师通知陈女士18日来办理母亲出院手续。

12月18日早晨,陈女士突然接到医院紧急电话,称谢老太因喂食阻塞窒息,已无心跳和呼吸,正在抢救。陈女士一家赶到医院时,医生正在对谢老太展开抢救,但病危通知书已发出。陈女士在现场看到,护士手里拿着的玻璃容器里盛满了从老人口腔和咽喉里吸取出来的面条和青菜,连谢老太的头发和衣服也沾满了食物。在病房门外,护工罗嫂一看见她便说:“很对不起,都是护士催着我,才发生这种事情的。”

经过三次抢救,谢老太最终在12月27日晚上10时,因吸入性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离开人世。

陈女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请来的护工竟然成了杀害母亲的“凶手”。这个罗嫂是南职公司的护工。他们公司在医院有办公室,科室的服务台上就放着他们的宣传材料,病房里的护工都穿着绣有“南职公司”的工作服。南职的人听说陈女士要请24小时的陪护,就非常热情地推荐了罗嫂。陈女士、罗嫂、公司当时在病房就签了三方协议。

医院、护理公司均说无责

不甘母亲含恨离世,陈女士先后到广州市卫生局和第二医院投诉,都没有得到帮助。2010年7月,无奈之下,陈女士把南职公司和医院分别作为第一、第二被告告上法庭,状告“南职公司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强行进行野蛮喂食,导致老人呛食后严重窒息,造成呼吸循环及肾脏衰竭,其应对老人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而医院作为病房和护工的管理者,未尽审查义务,未尽监督管理义务,导致护工野蛮喂食的发生,对老人的死亡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要求赔偿近26万元。9月,越秀区法院受理此案。

2011年7月16日,此案第一次开庭。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围绕“护理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死因是否因喂食太快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进行辩论。另外,医院和南职公司都力图从人事上撇清关系。医院称自己与南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南职公司则称,罗嫂不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双方没有劳动合同,公司只起到一个推荐的作用,不必为此事负责。

陈女士出示了在医院办公室拍的证明公司和医院存在业务合作关系的照片。照片上有两块牌子,一块写着“广州南职公司 陪人收费处”,另一块写着“办理 沙滩椅 陪人证 IC卡”。但医院对此矢口否认。

陈女士认为,南职公司的话更可笑,“罗嫂穿着南职公司的工作服,公司竟说不是他们的员工,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找个好护工就像撞大运

陈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事件的调查,不难发现护工市场的混乱。谢老太的死因更多是来源于一种并不完善的模式:医院――公司――护工。

详细来说,这个模式首先是护理公司竞标取得医院业务,向医院交纳管理费,在医院设立办公处。然后,由公司收编医院原有的护工,招聘新护工。收取护工数百元押金,给护工发放工作服、工作证,对护工进行体检和培训。病人可以直接在护理公司的办公处办理聘请护工手续,也可以在病房通过护士长给公司打电话,公司再通知护工来。

从病房管理的角度来看,医院是这种模式最大的支持者。一位医护人员表示:没有引进护理公司之前,有很多护工在各楼层、各科室窜来窜去揽生意,使得病房里人多又杂,又吵。引进公司之后,护工经营也变得有秩序多了,病房也清静了很多。而且,公司指派的护工也比外面不知来历的让人放心。

但从护工角度讲,对公司的态度却是“爱恨交织”:一方面,公司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却怨恨公司只“抽成”,无保障。因此,有许多“散兵游勇”式的护工拒绝被公司收编。一位叫吴爱菊的护工说:公司就像是黑社会,每天收保护费。

近年来,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疗纠纷不绝于耳,患者及其家属与护工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这令护理公司觉得,只有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才是对公司正常运营的最好保护。从法律角度讲,公司向医院派遣劳务,护工付出劳动并获得公司的工资,可视为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他们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因此,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不少病患家属抱怨:现在请护工,就要等公司指派,护工水平良莠不齐,找个好护工,就像撞大运。

护工市场亟待整治

调查中发现,虽然护理公司宣称自己对护工进行过培训和资质认证,但由于没有国家规定,也没有统一标准,使有关部门对其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面对护工市场混乱现象,医患双方呼吁加大整治力度,规范护工准入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医患双方放心。

护工上岗必须具备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卫生部门出具的健康证、培训机构培训合格的上岗证等,还应提供个人身份证,具备这些基本资质才能上岗。

护工培训必须着眼于护理技能的提高,培训要保证培训时间、课程、效果落实。学员考试合格后,培训机构还应进行跟踪管理,检查护工护理质量,听取医患双方意见,然后让学员护工“回炉”进行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护工管理必须走市场化管理道路,积极培育、鼓励成立护工中介组织或服务性公司,逐步形成以派遣护工为主、个体护工为辅的护工队伍,杜绝“黑工”、“散工”、“游击队”现象。

长久以来,护士和护工组成的住院病患护理,已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尽管卫生部在几年前就明文强调“禁止护工参与护理工作”,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的护士力量基本上只能够保证完成“辅助医疗”的工作,“护理”方面无法着落。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模式,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忙于家务或工作,很少有时间来照顾患病亲属,不得不请护工替自己“尽孝”。这也给护理市场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可是如果不对护工市场进行有效整治,那你请的护工也许就成为家人的“追魂夺命手”,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护工,你敢请吗?

上一篇:酷父慈母情迷戏 下一篇:老树也有寂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