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 先行者

时间:2022-05-06 09:42:46

在众多加工型企业还在了解转型升级的有关政策,满怀疑虑,驻足观望的候,永泰电子(下简称永泰)已经可以踏实地享受转型升级带来的效益了。当然,他们并不是单纯安然地享受转型升级带来的好处,而是正在这个优质的基础上做出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并步步实施。

享受的除了销售额的快速回升之外,还有大量加工企业用工紧张的情况下,永泰可以停止招工;在大量加工企业还在赚取来料加工的微薄利润的候,永泰可以通过自行研发生产同行内最高端的产品;在其他工厂因为客户减少而订单萎缩的候,永泰可以获得全球更多优质的客户。

永泰不再单纯为订单的多少而忧愁或忙碌,他们正在考虑的也不是如何转型升级,而是在转型升级后如何加大研发、产品定位、产品推广、品牌塑造、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永泰电子董事长许庆仁说:“别看我们现在的日子,转型的决定以及转型过程中承受的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永泰电子那候坚定的是,无论多难,转型是必须的。”

决定转型

永泰电子是东莞典型的代工企业,工厂设在常平镇。产品非常专业,其实十分常见,就是与数字化电子设备配套的关键精密接插件及HDM,即高清晰度多媒体的数据接口和连接线。

2007年之前,永泰为日本、欧美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品牌企业生产,包括爱普生、索尼、夏普、松下、NEC、JVC、三星、戴尔、3M、惠普、联想、HTC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是永泰电子的客户。

在代工期间,永泰电子并没有特意宣传过自己,甚至连欧美的行业展会都没有参加过。他们完全是靠产品本身让老客户满意,然后客户之间交流便使永泰电子逐渐赢得了更多的订单。自2004年到2007年,销售额由2900万美元增长至5100多万美元,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更是达到了5200万、5600万美元的峰值。永泰不用宣传是因为代工的订单很稳定,销售额连年都在增长,日子显然过得不错。

但是,在这些销售数字后的人力数字也相当惊人,且利润逐渐微薄。许庆仁说:“每天堆积如山的产品货柜,但价值很低,也没办法保证人力待遇,我们做得很沮丧。”尤其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急转直下,众多企业销售锐减,永泰电子的订单量也随之大大下降,年销售额一下跌到了3900多万美元,几乎回到了四年前的水平。

事实上,订单量的下降,外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众多企业战略收缩;内因是永泰意识到虽然订单量在增加,但代工的利润微薄,低端的来料加工受制于人,对外界条件的变动异常敏感。尽管订单量充足的情况下日子不错,但事实上生存能力相当脆弱。

随着全球经济的衰落,代工企业普遍受到影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而产品价格却在萎缩,订单量在下降。代工企业必须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继续生存,因此加大研发、申请专利,树立自己的品牌,加大推广力度,是必须走出的一步,而且要尽早。

升级转型是永泰在巅峰之主动寻求改变的战略决定。2007年,永泰便开始转型。

许庆仁回顾当说,决定企业转型不仅是他个人的决定,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痛苦。他需要说服投资者、管理层等所有人。因为转型期间,要面对销售额的下降,即便新产品研发成功,转产、生产工艺改进、新设备引进改造等许多实际问题都要解决。这比坐等订单,来料加工的简单生产运营要复杂得多。

三年而成

转型之初,永泰面临的是实实在在的衰减。本来就连续两年销售额下降,按照正常的运营战略,希望能够更快恢复经营情况,但是,永泰转型期间必须承受的是继续的跌落。尤其是2009年,销售额跌到了谷底,只有1800万美元。

“转型是战略决定,暂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经历,但我们得坚信,研发投入,申请专利,创立自己的品牌,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根基,现在就是要将基础做扎实。”许庆仁说。

在所有的代工企业还在奋力抵抗订单下降,销售低迷的不良状况,永泰已经在着手转型。他们其实没有更多可参考的现实案例,有的只是永泰作为台资企业,有对台湾企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对转型有一定的概念认识。

那么,永泰转型升级到底转了什么?

和目前所有面临转型的代工企业一样,最先要解决的是企业性质的转变,要从一个“三来一补”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现在独资企业。这是任何一个转型升级企业都必须首先要完成的。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企业资质,其他都无从谈起。

永泰的全面转型集中精力致力于两个方面。产品与研发,生产高端3D影音与手持便携式产品,研发侧重自动化技术;对制造流程进行革新,永泰采购了世界最精密模具冲压设备及技术,强化产品开发能力。

2009年,永泰电子在北京清华园成立了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的师资合作,希望在技术上能够领先,切实地把产品的竞争优势做上去。“清华的科研力量非常强,他们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许庆仁非常信任清华的科研力量,而也正是在科研上的大投入和重视,永泰电子在这两三年内获得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专利,包括他们在生产工艺方面的改进,设计了全新的生产设备。

永泰有60多人的研发团队,这是他们能够转型成功的关键。永泰目前已取得专利109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外观专利10项。

期间,永泰也在加强自身技术改进的能力。从工艺设备上,永泰电子自主研发了设备,并应用在生产中。这些与自身产品技术紧密结合的生产设备,是永泰能够生产出有竞争力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焊接技术,以前纯粹是手工,世界上任何一个生产厂家也没能实现机械操作,而现在永泰已经研发出相应的自动化设备与人工协作完成焊接。

产品、工艺等的变化使得永泰正在从普通手工机械作业、劳动密集型、低产值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现在应用全球顶尖生产设备的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企业。

在永泰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这些设备正在被使用,执行副总沈鸿雄拿起一条数据线介绍说,这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产品。永泰从日本请来索尼退休的工程师,有三个是长期入驻工厂,来直接指导产品生产、革新,以保证品质。其他的外聘人员也在协助永泰解决企业管理、产品设计、质量认证等企业必然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品牌与自销

“我们在关务方面一直非常重视,永泰在2007年已经获得海关总署A类企业,目前正在申请AA类企业,预计今年内便可以拿到证书。”沈鸿雄说,“永泰是首家将关务要求导入企业ERP系统内管控的企业,这方面我们非常领先。”

在内部管理上,永泰精细化程度很高,这也是永泰能在经济回暖后迅速回升的重要原因。2010年,永泰的销售额就已达5500多万美元,回到了2006年和2007年的销售水平。但是,他们的用工数量却分别下降了1600和1000多人,下降幅度达47%和36%,基本没有受到用工荒的困扰。

永泰董事长许庆仁说:“我们的员工流失率很低,现在基本停止招工。”用工可控,不再受用工荒的制约与影响,永泰也有能力保持员工的待遇能够稳定,而且相对优越。更重要的是,永泰转型后,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员工的自豪感增强。如,行业领域内全球最精密的生产设备,除了富士康有20台之外,在大陆也只有永泰还有4台。

永泰直接感受到转型后的企业在管理上更加通畅与有效。此前,两头在外,公司财务与业务部门均设立在台湾,研发与生产在大陆,沟通效率低。升级后的企业,已经改变这种运营体制,从战略决策到生产经营均在东莞,只有研发在北京。

自2010年以来,永泰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优质客户在增加,而且客户更多新的要求也在促进他们自身的转变。在国际消费电子配件领域内,永泰的技术进步使得他们从规格、标准的追随者逐渐成为参与和制定者。

然而对于永泰来说,转型未久,品牌的推广、销售渠道的建立等都尚在起步阶段。不过,转型后的企业,必须摆脱以前纯粹代工的思路,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尤其是希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必须面对多方面的考验。永泰已经调研了国内的销售渠道,但他们认为国美、苏宁等渠道条件苛刻,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与百思买的全球供应链、亚马逊的线上销售等渠道也都在接触中。

在3c融合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从专业和发烧友的领域走向家庭大众消费,数据接口也逐渐从设备供应走向单独的市场消费。永泰也在考虑自建线上销售网,因为他们的产品高端,一条数据线的价格也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接受的。那么小众的产品,考虑线上销售,将是比较可行的出路。

上一篇:为转型升级打造快车道 下一篇:伟易达 成功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