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种草养鹅技术模式

时间:2022-05-06 07:49:57

果园种草养鹅技术模式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业已成为种植业中继粮食和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利用丰富的果园提供的层次空间种草养鹅,实行果―草―鹅立体经营,提高果园水、热、光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及果园经营效益是果园经营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开发利用果园草地,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由于各地种植的水果品种不同,果园种草养鹅的模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荔枝、龙眼、木瓜、柑橘等果园套种一年生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养鹅模式,梨园套种苜蓿等养鹅模式,苹果园套种鸭茅、紫云英、紫花苜蓿、白三叶等养鹅模式,橄榄、枇杷园套种狗尾草、雀稗、柱花草等养鹅模式,猕猴桃幼树下套种一年生黑麦草等养鹅模式等。

一、 果园种草养鹅场地的选择

建立用于养鹅的果园刈割草地,对于草地的地形、坡度和离鹅舍的远近等不如放牧草地要求严格,但为了减少牧草运输工作量和费用,建园最好离鹅舍近一些。为防止水土流失,也不要在30°以上坡度的地方建立刈割草地。建立果园放牧草地养鹅,要选择靠近清洁水源、地势平缓、通风良好、有遮阴设施等的地方。选择放牧草地要遵循以下原则:①草地附近有清洁的水源;②草地离鹅舍要近,特别是雏鹅进行适应性放牧阶段的草地离鹅舍要近;③草地地势要平缓,便于鹅行走和放牧,坡度大的地方鹅放牧行走困难,还会因放牧鹅的践踏引起水土流失;④草地要洁净,周围没有疫情,没有被农药、化学物质、工业废物、油渍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没有碎玻璃等杂物;⑤草地要安静,放牧场要远离公路、学校、工厂等嘈杂的地方,以免鹅群受惊吓;⑥放牧场还应有小树林或大树,若没有则应在地势较高处搭建临时阴棚,供鹅休息、避风、避雨、避寒、避热。随着果树的生长,果园内的郁闭度增加,产草量减少。所以,建立果园草地应结合果树的更新,分别在幼果林、中龄果林、成熟果林建造果园草地,以便有充足的果园草地供长期利用。

二、果园种草技术

1.果园牧草品种的选择。牧草品种决定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而牧草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鹅的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随着果树的生长,覆盖度增大,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选择适宜果园种植的牧草。选择牧草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鹅喜食;②耐阴性强,能在果树下较好生长;③草的高度要适中,一般宜选择株型低矮、根系发达、覆盖度高、生物量大的草种;④多年生、再生能力强、耐践踏;⑤须根系,没有发达的主根,少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⑥应注意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搭配;⑦与果树没有共生病虫害,并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为好;⑧能充分利用果树冬眠期的光能和热能。

2.果园牧草种植技术。用于种植牧草的果园地在播种前要进行地面清理,去除杂草,松土,施放基肥(20~30吨/公顷厩舍肥)。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播种时间也不一样。播种时间可春播,也可秋播,一般采用秋播。播种量可根据果园地势、果树品种、地区、季节、气候、土壤肥力、种子纯度和质量等酌情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5~25公斤/公顷,干旱和水肥条件差的地区要比湿润和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播种量稍多。播种方法:一般采取条播,行距20~30厘米不等,也可以采用撒播或穴播,或采用苗圃育苗移栽。因为牧草种子细小,播种深度宜浅不宜深,一般为2厘米,撒种后稍耙即可。播种时,凡种子较硬实的,应提前一天用水适当浸泡,以促进种子萌发。豆科牧草播种时应拌根瘤菌。

3.果园草地田间管理技术。防除杂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牧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及时清除杂草。灌溉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干旱的季节和地区应及时灌溉,以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我国南方降雨量大,在洪捞季节还应注意开沟排水,否则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导致烂根。草地牧草收割和放牧,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继而影响牧草产量。为了保证牧草稳产高产,施肥是关键,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外,每次刈割和放牧后都要追肥。多年生牧草一般第1年长势较弱,第2~3年才能进入高产期,应加强苗期的管理,及时防除杂草、施肥和灌溉,培育壮苗。凡匍匐型生长或低矮的牧草,生长到30~40厘米高时应刈割利用,比较高大的牧草生长到50厘米左右高时应刈割利用。如进行鹅的放牧利用,牧草高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牧草应尽量鲜用,以减少晒制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在给种有牧草的果园果树用药时,一定要掌握好用药的种类和用药的时间,尽量施用高效、低毒、有效期短的农药,把用药时间与划区轮牧的周期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鹅误食发生中毒现象。

三、果园草地养鹅技术

果园植被有上层植被和林床植被之分,上层植被是果树经营的产物,林床植被是鹅的直接饲料。随着果树的生长,果园内的郁闭度增加,产草量减少。所以,应利用果园内郁闭度小、地面阳光充足、牧草产量高的时期加以充分利用。果园草地利用分为刈割利用和放牧利用。

1.刈割利用。牧草刈割利用,就是牧草生长到30~50厘米时进行刈割,将刈割的牧草切成2~3厘米长的段喂鹅,主要用于舍饲养鹅或圈养养鹅。牧草刈割的高度根据牧草品种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为5厘米,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应高些,为7~8厘米,这样能保持牧草的根部营养,有利于越冬。在确定最适刈割时间时,必须根据牧草生育期内地上部产量的增长和营养物质动态来决定,不同的牧草品种、不同的地域,刈割时间是不同的,要灵活掌握。牧草刈割利用过早,虽然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有所提高,但产草量低。若牧草刈割利用过迟,虽然产草量有所提高,但纤维成分增加,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

2.放牧利用。草地放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也是我国鹅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放牧利用就是牧草生长到30厘米左右进行鹅的放牧利用。由于鹅的采食和践踏,放牧对牧草生长发育、牧草的繁殖、牧草产量、草地植物种类、土壤等有影响,草地牧草适宜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为60%~70%,分区轮牧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左右。分区围栏轮牧应根据草地地形、牧草产量和鹅群的大小等,确定分区的数量、面积的大小、轮牧周期的长短等。在牧草生长迅速的季节以1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在牧草生长慢的季节以15天或2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放牧利用时要随着果园郁闭度的增加,产草量减少,随之减少载鹅量。

放牧鹅群的适宜规模要根据放牧场地的大小、牧草生长情况、草质、水源、放牧人员数量、人员技术水平及经验、鹅群体质状况等确定,放牧鹅群以500只左右为宜,如果放牧场地开阔、面积大,有一定的水面做保证,则每群鹅可扩大到600~1000只,鹅群太大不好管理控制。

放牧的鹅群必须从小加强训练,使之逐步适应固定的“语言信号”,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调教鹅的出牧、归牧、下水、休息、采食等行为。与此同时,还需要选择、培养和调教好“带头鹅”,依靠带头鹅的作用控制鹅群,达到更有效地管理好放牧鹅群的目的。在果园草地牧草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少补或不补饲精料。在果园草地牧草营养不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需要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补饲精料量,补饲要视草情和鹅情而定,以满足鹅的营养需要为前提。(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胡民强 邮编:528231)

上一篇:冬季谨防鸡多发病 下一篇:两个各具特色的优质地方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