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珏:怀旧访古绍兴城

时间:2022-05-06 07:44:40

绍兴,在我的记忆里,是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老酒,是茴香豆,是孔乙己的背影,是旧时文人的情结。我第一次到绍兴,就迫不及待地在街头的酒铺里寻找记忆,在醇香的太雕酒里品尝历史,已然忘记了这个城市还有沈园和兰亭。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已历经无数的演绎,悠悠吴越之音,唱一出《钗头凤》,空留一声叹息;兰亭依旧在城外,太久的时光让我对当年的盛况揣测不定,那些文采风流的人物如同仙人,不食人间烟火,缥缈虚无,不可捉摸。回到城里,才觉得绍兴是个仍然有烟火气的城市。

说绍兴是一座“城”,我觉得用“镇”来形容更为合适,它有着凝重的气质,却又糅合了江南水乡轻灵婉约的气息。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是绍兴著名的“三乌”,分别是“行、衣、食”,独独少了“住”,然而绍兴的老民居,恰恰是需要细细品赏的部分。鲁迅的故居、秋瑾的故居―这两位近代的人杰是在怎样的居住空间里成长?又是怎样的契机让他们满怀悲怆?

想起吴冠中先生的画作《秋瑾故居》,以前很难完全理解吴先生的创作构思,当我站在秋瑾的居所门前,乌黑的大门,无言的苍凉,屋檐下的燕儿呢喃,斯人已逝,苔痕依旧。我无法在这样曲折幽深的庭院里找到丝毫壮烈决绝的痕迹。天井里种了几株兰草,清贵文雅,从天井里往天空望去,鸽哨悠然,午后的日光斜斜地照射在青砖地面上,依稀看得到雕花牙板的镂空纹样。在这样一个慵懒的小镇,是将时光抛掷在女红刺绣上,还是为了自由意识的觉醒而牺牲?秋瑾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是理想的殉道者。我终于理解了吴冠中先生的创作思想,吴先生将秋瑾视为同道,他也有为艺术殉道的精神,所以,他能够理解秋瑾的所思所想。于是终于有一位艺术家,以他的画笔和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诠释了对秋瑾的祭奠。

走到鲁迅故居,人流汹涌,三味书屋已经纳入了鲁迅故居的范畴,其实这里当年是鲁迅在外上学的私塾,离鲁迅家并不远。三味书屋前,朝拜者众多,三味书屋果真和我们小学课本上的插图并无二致。小小的书屋,孕育了一位战士,一位伟大的文豪,我敬仰之,却无法畅想他在书屋里读书的境况,脑海里总是出现百草园的情景。百草园实际并不大,却是鲁迅儿时最自由的乐园,碧绿的菜畦还在,桑树也依然挺立,我在墙下寻找何首乌却遍寻不得。我想,每个人的儿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乐园,如今,百草园已经成为一众游客的乐园,每个来到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人,都抱着对此处的想象和期盼,践行了自己内心的向往。

古老的绍兴,在会稽山之北,古又称山阴,这个城市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读,有无数的遗迹可以拜访,更有一众杰出的人物可以敬仰,可这个城市却依然以温润的面貌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寻常巷陌,它如同从魏晋时期走来的一位高士,随性洒脱,收放自如。它矛盾而不对立,多元而包容并存。人生旅途,越陌度阡,执一斛会稽美酒,泛一叶扁舟,我愿醉卧于此。

上一篇: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诊治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血清CRP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诊断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