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调查

时间:2022-05-06 06:42:15

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市2011年至2013年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情况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建筑工地1203名男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及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2011年至2013年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9.1%、42.1%、52.5%。年龄20~39岁、未婚、高文化程度者知晓率较高。感染HIV高危行为发生普遍,最近1年与暗娼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分别为22.2%、16.7%、64.0%;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每次用安全套的分别为27.3%、22.2%、17.9%;梅毒感染率2.5%、0.7%、1.0%;HCV感染率0.2%、0.5%、0.3%,2011年发现1例HIV阳性。结论:贵阳市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今后要加强该人群宣传、干预及监测力度。

【关键词】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

【中图分类号】C913.14【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1]。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多数是男性青壮年,处于性活跃年龄,由于配偶长期不在身边,容易发生高危,是艾滋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2-4]。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将影响整个社会艾滋病防控效果[5-7]。本次对2011年~2013年贵阳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特征及HIV、梅毒、丙肝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贵阳市2011年至2013年哨点监测1203名建筑工地农民工。其中2011年402人,2012年401人,2013年400人。

1.2方法

2011年至2013年对不同建筑工地农民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国家哨点流动人群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安全套使用情况,HIV和梅毒、丙肝检测情况。督导员核对所有问卷完整性、签字并保存问卷。

1.3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对象正确回答8个基本知识问题中的6题及以上的人数/调查对象数)×100%。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社会人口学特征

2011年至2013年所调查1203名男性建筑农民工一般特征以本省户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本地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者为主。不同特征知晓率分析:年龄在20~39岁段知晓率较高,P=0.000;婚姻状况以未婚人群知晓率较高,P=0.008;外省户籍者知晓率48.7%,高于本省户籍者知晓率37.3%,P=0.000;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者知晓率43.8%高于居住时间小于6个月者知晓率36.3%,P=0.01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晓率70.0%,高于初中以下文化知晓率34.5%,P=0.000。见表1。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2011年至2013年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主要以本省户籍、青壮年、已婚者为主;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在本地居住时间大于6个月;3年间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9.1%、42.1%、52.5%,虽然知晓率逐年升高,P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与暗娼及临时性伴的较为活跃,2013年与暗娼及临时性伴发生比例高于2011年和2012年。随着社会开放,这些商业性可及性提高了,农民工性观念也发生变化,对婚外也不避讳,而且调查对象大多处于性活跃年龄,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容易发生高危。安全套使用方面,调查对象与暗娼及临时性伴最近一年安全套使用频率和最近一次使用情况在2013年都较2011年和2012年有所提高,但总体使用比例较低。调查中得知农民工经常光顾的是一些低档场所暗娼及站街暗娼,这些暗娼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感染率较高[13,14],加上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容易造成疾病传播。表3显示调查对象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时大部分人从不使用安全套,认为与自己配偶/固定性伴没必要使用安全套。当问及如果在外面找小姐不用安全套可能会把疾病传染给配偶时,他们大多数回答“没想这么多”、“不知道”,因此艾滋病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安全套使用情况,对知识了解越多安全套使用率越高,努力提高我市农民工知晓率是今后工作重点。本次调查对象中有过男男同性的2011年1例、2013年1例,发生率较低,但2例均从未使用安全套。目前男男同性感染率较高,呈上升趋势,在男性建筑农民工中要引起重视,加强该方面宣传教育。

2011年至2013年调查对象梅毒感染率10人(2.5%)、3人(0.7%)、4人(1.0%),HCV感染率1人(0.2%)、2人(0.5%)、1人(0.3%),两者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HIV只有2011年发现1人阳性,本省户籍、汉族、48岁,本地居住时间小于6个月,初中文化,最近1年及最近1次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时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1年与暗娼有史,也从不使用安全套,无临时性伴史及男男同性史。总体上我市建筑工地男性农民工梅毒及HIV感染率比其它地区高[15],由于他们流动性大,活跃,安全套使用率和艾滋病知晓率不高,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及家庭内感染,因此要加强对男性建筑农民工的宣传、干预及监测力度,这对控制艾滋病传播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农全兴,林新勤.南宁市外来建筑农民工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中国性科学,2013,22(6):58-60.

[2]陆焯平,朱作金.流动人口AIDS知识与态度现状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2):99-101.

[3]汤后林,吕繁.桥梁人群在艾滋病性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2):192-194.

[4]吴俊青,王端平,周颖,等.流动人口艾滋病传播与流行危险因素文献分析综述.人口与发展,2008,14(5):105-108.

[5]胡乃宝,隋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况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82-284.

[6]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26(8):14-19.

[7]Sheng L, Cao WK. HIV/AIDS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in China. China Med J,2008,121(13):1230-1236.

[8]吕柯,胡翼飞,熊燃,等.我国13个省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57-159.

[9]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EB/OL].(2006-02-27)[2012-04-20].http://www.sdpe.gov.vn/fzgh/ghwb/115zxgh/p020070924566987209246.pdf.

[10]吴纪民,王伟,白广义,等.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4):283-285.

[11]田翠翠,王华东,李辉,等.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35-38.

[12]刘洁,张阳,何钦成.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13,29(7):1019-1021.

[13]李东民,袁飞,胡绍源,等.不同场所暗娼高危行为和HIV/STI感染状况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3):210-213.

[14]宋红,,王宏,等.街头暗娼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现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97-1899.

[15]黄竹林,单飞,张锡兴,等.长沙市农民工艾滋病、梅毒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研究.实验预防医学,2013,20(1):9-12.

(收稿日期:2013-10-18)

上一篇:浅谈《松鼠壶》的造型特点与艺术 下一篇:产前综合指导对促进自然分娩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