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龙母传说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06 06:32:57

近百年龙母传说研究综述

【摘 要】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龙母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厚。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回顾梳理这些成果,作者认为对龙母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由文本研究到田野调查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既成的研究成果质和量的分析,考虑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因素,特将龙母文化研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争鸣期等三个时间段,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龙母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关键词】龙母传说;龙母文化;综述

【作 者】徐亚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5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7)04-0134-004

A General Study on Dragon Mother Legend in Recent Hundred Years

Xu Yajuan

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at home academic circles have attained are quite abunda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retrospecting these achievements,it’s found that the studies on Dragon Mother Legend has experienced a changing process from the unconcerned to concerned,text study to fieldwork. According to the qualities and quantities of the past studies,and with regard to the different factors,such as research contents,methods,etc.,the thesis divides the past research on Dragon Mother Legend into three periods:preparing period,developing period and controversy period,and analyzes the questions raised in the past studies as well. Hope it’ll conduce to deepen the coming research.

Key words:Dragon Mother legend,Dragon Mother culture,general study

龙母文化是西江流域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它源于先秦远古,流传至今。龙母信仰更是波及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可谓源远流长。龙母传说研究虽没有“四大传说”研究之显赫,但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国内对龙母传说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初,至今不足百年历史,相对于“四大传说”研究论文的汗牛充栋,龙母传说研究的成果明显单薄很多,但其中仍有诸多生花妙笔。具体说来,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可称作龙母传说研究的探索期,容肇祖、黄石等学者们秉承“五四”余绪,迈着坚实的学术步伐,对龙母传说的起源流变、思想变迁、母题归类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龙母传说研究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刘守华、陈摩人、叶春生等学者先后对龙母的传说和信仰进行了研究,他们或研究其故事类型,或研究其内在的民族学、人类学信息,或研究其文化内涵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研究角度新奇、研究层面深广,具有开拓性意义;21世纪初,在国内旅游开发热潮影响下,龙母传说的研究也进入了争鸣期。南宁大明山与梧州龙母发源地之争、藤县与岑溪龙母出生地之争,以及龙母族属、姓氏等一系列争论将当代龙母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探索:民国时期的龙母传说研究

20世纪初,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而且使我国民间文学呈现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启了我国民俗学史上的一个不平凡时期。1927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正式打出了民俗的大旗,先后编辑出版了《民间文艺》周刊、《民俗》①周刊以及60多种民俗丛书,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成绩卓著,影响非凡,为我国民俗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梁祝”、“孟姜女”、“吴歌”等研究的兴起,容肇祖、黄石和黄芝冈等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流传在西江流域的龙母传说。

关于龙母传说被记载于典籍的情况,最早是容肇祖加以钩沉爬梳的。1928年,容先生发表了《德庆龙母传说的演变》,从唐宋至明清历代的史书、地方志、笔记小说、诗文、庙志及敕封与牒文中搜罗了16则有关温媪的记载,对龙母传说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文章认为德庆龙母传说最早见于唐刘恂的《岭表录异》,并将龙母传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成立时期――约在公元800~905年的100年间。这一时期的诗文偶有说及媪龙者,古书也有关于龙母传说及龙母被赐封号的最早记载。2.发展时期――宋代。文章认为到宋初时,悦城龙母传说开始产生变异,“在唐代以绩布为业的,在宋初便捕鱼了”,另又“附会于习惯的成语,以实其事。”②。在宋人笔下,龙母故事已具有完整的形态。3.大成时期――明清。明清以来龙母传说不仅扩大了流传范围,而且在形态上也有了使人耳目一新的变异。这一时期该传说不但出现了龙母温姓、蒲姓之争,而且龙母也有了父母、姐妹,连其生辰也知道了,龙母的故事到此可谓大成。容先生的龙母传说研究富有开创性的意义,后世的研究多在其基础上展开。

1931年,黄石在《青年届》上发表了《关于龙的传说》。文中提及广东掘尾龙的传说,并对古今五例龙母传说的母题进行了归类,得出三点共性:第一,龙未成形之前,都是被弃于野外的一颗或几颗卵子,后孵化为蛇,长大成龙。第二,收卵育蛇的恩人,多是寡妇,如象之母、龙母温媪、独孤母、韩媪等,惟有窦奉之妻例外。第三,象之蛇、温媪所放生的五蛇及窦奉妻诞下的小蛇,都在母亲死后前来送葬或扫墓。根据这几个共同点,文章认为这五例关于龙的传说实为同源异流,但依然保留着相同的母题。

1934年,黄芝冈在其著作《中国的水神》中论及水神神话时也论及龙母神话。他关注到神话中的掘尾龙形象,将南方的造船与掘尾龙联系起来,认为船有这种装饰是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关于龙的神话,大都涉及龙母,并把龙变成孝子,他认为这是感生神话的一种变异③。

二、发展:改革开放时期的龙母传说研究

这一时期的龙母传说研究,较有成绩的是广东和山东半岛。80年代中后期,在沉寂了50余年之后,刘守华、陈摩人、叶春生等民俗学家陆续发表文章或著书立说,引发了对龙母传说第二阶段的研究。先是1987年,陈摩人发表了《悦城龙母传说的民族学考察――民间文学的横向探索》④,首次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研究龙母传说。文章分析了悦城龙母传说的原型,龙母与百越龙图腾的关系,将悦城龙母与同类型传说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悦城龙母与水上居民?民的关系。文章认为龙母的族属是骆越民族,她是百越族群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前夕生活在西江中游的一支氏族的头领,这一传说反映了古百越族群的社会生活。

中山大学的叶春生在龙母研究上也卓有成效,1988年,他在《从龙母传说看中华民族的两大发源地》⑤一文中提出中华民族不仅仅起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流域、西江流域也是其重要发源地。之后,他又在论文《龙母信仰与西江民间文化》⑥中梳理了龙母传说展开的三条线索,即文人的笔记小说、至圣显灵的迷信和纯粹的民间传说。2000年,他发表《岭南的掘尾龙和东北秃尾巴老李》一文,对南北流传的两个传说在结构上的相似和各自体现的文化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延展了西江流域龙母传说的研究领域,提及了龙母传说及其信仰。

1991年,曾昭璇在《天后的奇迹》一书中,也提及了龙母传说及其信仰。他认为,龙母传说起源于秦代的西江下游,龙母之说可能与西江生长鳄鱼有关,龙母坟和龙母庙所在地,有“五龙吐珠”之说,体现了一定的风水学思想。

1999年,刘守华在《中国民间故事史》一书的《中的和龙母型故事》一节里,对龙母传说的起源和演变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将龙母型故事的起源追溯到唐代以前《搜神后记》中的《蛟子》,并对龙子形象在不同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深厚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他看来,断尾龙形象的创造,是龙母故事引人注目的新发展。

与西江龙母文化研究相映成趣的是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的研究。1989年,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了“秃尾巴老李学术讨论会”,集结成《秃尾巴老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其中山曼的《秃尾龙故事源流论》、王太捷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故事的流变与演变》、曲金良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探源》对山东半岛秃尾巴老李故事的源流、演变进行了阐释;赵国瑞的《与闯关东――一篇山东汉民族的迁移史》、刘敬福的《山东人闯关东的保护神――浅论秃尾巴老李与山东人“闯关东”的关系》,从移民史的角度论述了秃尾巴老李故事的流传与发展;还有一些论文从形象塑造、文化心理等方面对秃尾巴老李故事进行了多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山东半岛及东北地区龙母传说的研究都很有价值,也开阔了西江流域龙母研究的视野。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从一个角度切入,如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龙母传说的原型及其族属、从古籍记载研究龙母传说的演变,从民间口头流传来研究传说的变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传说的母题,包括从移民史的角度对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进行论述等等,这些研究拓宽了龙母研究的领域,但也难免存在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

三、争鸣:21世纪初文化产业开发热引发的龙母传说研究热潮

本世纪初,随着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各地纷纷将视线投向了挖掘地区文化的经济价值,以期利用地区性的文化产业来发展地区经济。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在当代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两广四市(广东德庆、广西南宁、岑溪和梧州)致力于龙母文化的宣传,多次召开龙母文化研讨会,争相打造龙母文化这一旅游品牌。

这一阶段龙母文化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当属蒋明智关于悦城龙母的传说与信仰的系列论文以及罗世敏、谢寿球主编的《大明山龙母揭秘》一书。

蒋明智多年来一直关注悦城龙母文化的研究,2002年他的博士论文《悦城龙母的传说与信仰》是我国第一部以龙母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论文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悦城龙母传说产生的背景、类型、起源、演变,龙母传说向民间信仰转变的原因,以及龙母信仰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意义。文章认为,龙母传说的最早记载年代是在南朝刘宋年间沈怀远的《南越志》,它包括了两个类型的复合故事,即“龙的母亲”类型和“龙子探母”的类型,认为应该将龙母故事另立一个类型――“掘尾龙祭母”。

蒋明智在《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一文中,认为陈摩人提出的龙母来自西江上游,族属古骆越的说法理由不够充分,进而提出悦城龙母传说本土说:“其一,感生神话一般发生于母系氏族阶段。悦城所在地紧邻封开,曾经也必定出现过母系氏族的繁荣期,产生带有感生神话遗留的悦城龙母传说是很自然的;其二,传说与百越先民的鳄崇拜有关;其三,传说还与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其四,传说反映了秦汉时期岭南造船业的发展面貌”⑦。

2006年罗世敏、谢寿球主编的《大明山龙母揭秘》一书提出大明山是龙母文化发祥地,这一论断立即在学界引起轰动。自2005年始,在南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大明山旅游开发管理局组织了大量的学者、专家在环大明山区域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抢救龙母的传说、故事、歌谣,深入挖掘龙母文化的内涵,考察龙母文化遗存古迹,为龙母文化的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书第一辑的考察研究部分从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地理学、人类学、传说学、民俗考证等多角度论证了大明山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大明山龙母文化为原生态龙母文化。谢寿球的《龙母文化发祥地探析》一文,继承了陈摩人认为龙母的家乡是西江上游温水流域的古骆越地的观点,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认为环大明山地区的龙母传说最具有原生态特征,大明山地区有着西江流域最为丰富的龙母村、龙母庙、地方典籍等龙母文化的遗存,进而推断出龙母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大明山地区。

广西著名考古学家郑超雄以环大明山地区出土的商代牛头铜卣、青铜戈,元龙坡商周墓葬群、安等秧战国墓、芭马山商代岩洞葬、独山战国岩洞葬等大量的考古发现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的考古发掘实践,提出大明山地区的龙母文化与西江龙母文化都源于古代骆越民族的蛇图腾崇拜,认为西江流域的龙母文化在秦汉以后逐渐受汉文化影响纳入汉龙系统,而大明山龙母文化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壮族龙特征,仍属于壮龙系统,两大系统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

该书也收录了民族学家覃乃昌的《论龙母信仰源于壮族先民的图额、特掘崇拜》一文,文章引述了多则有关龙母记载的汉文古籍文献,运用古壮语解析了其中的“图额”、“温媪”、“蒲媪”、“娅蒲”之意。专家组的田野调查表明,在环大明山区域有多处娅蒲庙,“娅蒲”在壮语里是“懂得巫术的地位很高的老外祖母”。文章考证出温媪、蒲媪其实是同一人,并不存在古书记载中所谓龙母姓氏的温姓、蒲姓之争,从而更正了以往研究中的误读。

此外,藤县及岑溪主要对龙母出生地展开激烈的论争。支持龙母诞生藤县说的一方,以《孝通庙旧志》和《藤县志》为依据:“温氏,其先为广西藤县人……”韦韧编著的《漫话龙母文化》,介绍了梧州龙母的史话与传说,摘录了历史文献及当代研究的相关内容,认为梧州是龙母的根之所在,龙母的祖籍和故乡在藤县。而岑溪市一方则在2004年组织广东珠江文化学会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确认龙母诞生地在岑溪市大竹村。主要依据是历史文献和民间契约。根据《南越记》、《岭南异录》、《广东新语》等文献记载,认为龙母故乡在清代藤县二十一都所辖的筋(根)竹村,解放后根竹村归入岑溪管辖,即今天的大竹村。大竹村民李作兴收藏的本族二世祖李振绍在光绪十九年所立的地契上,清楚写有“龙母村”字样⑧。至今双方各执一辞,未有定论。

龙母传说在当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固然是因其传说本身的魅力所致,但是多个“龙母故乡”、“龙母发源地”在新时期对龙母超常关怀的动机并非如此简单。通过对几地“龙母情结”的实地考察,我们就会很容易的感受到隐藏在龙母文化背后的利益本性。在经济驱动下开发龙母文化,使产业文化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服务,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地方政府能为营造龙母文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这看来也是龙母传说在当代最大的收益之所在。只是,传说本身是由民众信仰所支撑的文化结构,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来发展文化产业,而忽略了龙母传说的主体身份,忽略了龙母传说本身的文化意义,势必造成龙母传说主体性的丧失,进而造成龙母文化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悲剧命运。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市场经济的时代如何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为经济搭台的产业文化将向何处发展?不能为经济搭台的文化我们还需要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目前还不得而知。

注释:

①《民俗》从1928年3 月21日创刊,到1933年6 月13日止,出版了123 期。1936年9月15日复刊,改为16开本不定期刊,出版了二卷,各4 期;至1943年12月停刊。②容肇祖:《德庆龙母传说的演变》,《民俗》周刊第9、10期,1928年,后收入其专著《迷信与传说》,广州:民俗学会,1929年。③黄芝冈:《中国的水神》,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④陈摩人:《悦城龙母传说的民族学考察――民间文学的横向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⑤叶春生:《从龙母传说看中华民族的两大发源地》,《思想战线》1988年4期。⑥叶春生:《龙母信仰与西江民间文化》,《悦城龙母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7页。⑦蒋明智:《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1期。⑧容剑平、江金波:《龙母来自岑溪大竹村》,《羊城晚报》2004年5月11日。

上一篇:老挝克木族铜鼓考察 下一篇:“三界”宇宙观与社会空间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