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6 05:51:39

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3例资料,33例患者均有不洁的,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等。结果 33例患者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炎4例,肺结核14例,细菌性肺炎15例,三组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和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均经过临床个性化治疗,23例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医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并及时给予抗HIV抗体检测,避免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机会性感染;HIV

【中图分类号】R7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71-0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于对艾滋病预防的知识缺乏,导致艾滋病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广泛流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新增艾滋病患者已经高达520万人[1]。而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多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等情况。本文研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3例资料。艾滋病诊断标准:患者有持续不规则发热且原因不明1个月以上,有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近6个月体重降低10%以上,有反复发生的口腔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肺炎、真菌感染等,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

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在25~47岁之间,平均为(36.32±5.26)岁。已婚者29例,未婚者4例。

33例患者均有不洁的史,从发病到入院明确诊断时间在1~7个月,平均为(3.69±1.0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29例,发热27例,盗汗13例,意识障碍8例,咳嗽咳痰24例,咳血11例,纳差17例,消瘦22例,呼吸困难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入实验室检查。其中HIV抗体初筛采用ELISA试剂检验,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确认。使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生化指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CT和X线检查。

对比艾滋病和避过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类型、患者T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结果。T细胞亚群中,CD4+细胞正常百分比为34~70%,CD+细胞绝对计数正常为414~1123个/ul;CD4+/CD8+正常为1.28~1.74之间[2.3]。

1.3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2结果

2.13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33例患者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炎4例,肺结核14例,细菌性肺炎15例。三组患者的T细胞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B超检查结果中,有右侧肾积水19例,有胆管结石10例。X线检查结果中,18例患者有双侧肺纹理增多且紊乱,有弥漫性点状的模糊影和密度升高。CT检查结果中,28例患者有肺部弥漫的斑点样和片状的密度增高,且有磨玻璃样改变,有支气管气像。

2.2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效果分析:艾滋病和避过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患者给予复方新诺明治疗,每日三次,每次三片。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氨基水杨酸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方法,并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33例患者中,有23例入院时病情危重,经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在1个月~5个月之间,其余患者随访半年仍生存。

3讨论

艾滋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即免疫功能不全,其主要是由于HIV病毒入侵机体后,对T4淋巴细胞侵犯,导致细胞病变和死亡,引起T淋巴细胞的耗竭,患者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容易引起各种感染。且由于患者的感染病菌不同,其临床症状多样。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研究认为,肺部可能是HIV增殖及复制的主要脏器[4],且肺部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等。

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33例患者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炎4例,肺结核14例,细菌性肺炎15例。其中卡氏肺囊肿性肺炎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需要进行肺部组织的活检[5],因此一般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肺部结核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机会性感染之一,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以上,且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患者在感染结核后容易快速播散。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T细胞检查结果等并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影像特征等也无明显特异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类型较多,其中以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较为常见,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以发热、消瘦、腹泻等症状为主,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并进行抗HIV抗体检验和T细胞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凌航,毛羽,赵红心等.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7-729

[2]董明清.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41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9):3302-3303

[3]Diallo M A,陈霞,郑煜煌等.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4

[4]王敏,范学工,徐丹等.388例HIV/AIDS患者临床特点与机会性感染发病谱[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68-171

[5]久太,祖红梅.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10例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1):37-38,41

上一篇:早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