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

时间:2022-05-06 03:14:40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

摘要 对茶园有害生物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防治方法,就防治效果、投入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防控对茶园有害生物防效明显,植保投入与传统防控投入相近,但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明显。绿色防控较传统防治增加产值明显。

关键词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3-02

上饶县是江西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为了探索示范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上饶县农业局在尊桥茗龙开展了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作物:茶叶,品种为龙井43。

1.2 防控对象

试验对象为茶园有害生物(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碳疽病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饶县茗龙集团尊桥乡茶场、尊桥乡恩山村茶场茶场。这2个茶场茶叶管理水平较高,属优质高产茶园。根椐场茶茶叶生产管理、历年产量及病虫发生情况,每个茶园选取确定5个试验点。江西茗龙集团茶场试验点为1~5号,尊桥恩山茶场试验点为6~10号。每个试验点设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不防区3个处理。绿色防控区:使用避害栽培管理模式,害虫发生前期使用性引诱剂、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害虫种群数量大时使用绿色农药防治[1-3]。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传统防控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不防对照区:不作处理。各小区种植品种肥水管理基本相同,传统防治区与对照区栽培管理基本相同。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面积为3.3 hm2,不防治对照区面积为0.3 hm2。不设重复。

由于试验2个茶场相邻,茶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基本一致。为试验进行方便,在各试验点具体采取技术措施基本一致,施药时间基本相同。具体处理措施如表1、2所示。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产量记录。根据2013年7月茶产品检测,绿色防控茶园产出茶叶达到国家有机茶叶标准,茶叶定为一级茶;传统防治茶园茶叶有一定农药残留,茶叶品质较低,作为无公害茶叶,定为二级绿茶。按照2014年尊桥茶场及周边茶场平均茶叶价格,一级名茶:330元/kg,二级名茶:220元/kg,一级普通绿茶:32元/kg,二级普通绿茶:22元/kg计算产值。

每试验小区茶叶单独采收,记录茶青数,折合平均出茶率计算产量。茶叶加工按每1 kg茶青出产0.23 kg茶进行计算。

1.4.2 试验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调查。试验区1年来,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为害严重,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在绿色防控小区、传统防控小区选取病虫轻发区或防治极佳区茶叶,折合未受病虫为害发生对照区,测算未受害区产值。各试验区与其比较,测算病虫损失率[4-5]。在各试验区,据多点产量调查,未受害理论茶园,名茶产量以21 kg计算,普通绿查以10 kg计算。茶叶分级与各防控试验区相同。绿色防控区与不防区品质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值

如表3所示,绿色防控试验区平均产值105 984.8元/hm2,较传统防控区平均产值增加34 925.5元/hm2;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与不防治对比,防治效果明显,绿色防控区较不防区平均产值增加55 910.8元/hm2。绿色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996.8、650.0 kg,传统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1 001.4、644.7 kg,优于不防区。

2.2 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

试验区1年来,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受害严重,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如表4所示,绿色防控区损失率达3.8%,传统防控区损失率达5.5%,远远低于不防区。

2.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各试验防控区未发药害。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绿色防控植保投入较传统防控投入相近,但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4 参考文献

[1] 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2009,32(3):32-33.

[2] 曾明森,王庆森,刘丰静.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3(3):14-19,36.

[3] 王能东,赵作朋,袁滢,等.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11(6):12-14.

[4] 郭水木.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J].中国茶叶,2012(2):27-29.

[5] 莫汉儒,何强.浅谈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2011:4.

上一篇:彰武县低产田改造措施探讨 下一篇: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