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05 06:57:11

建筑与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解析国内建筑与装饰专业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文章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该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笔者认识到了其学习过程十分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并重新修订了洛阳理工学院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得出了具体的结论,获得了积极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58-02

一、对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认知

建筑与装饰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建筑及装饰专业一年级进行的专业基础教育。由于目前我国各高校对这一阶段的建筑教育叫法不一,有的称为建筑初步,有的叫做设计基础,加之目前的建筑教育普及度较低,大多数报考该类专业的学生在刚入校时对其所学专业知之甚少,所以,将大学一年级的建筑与装饰基础教育视作建筑装饰专业的启蒙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建筑与装饰的启蒙教育决定了未来建筑师一生事业的方向,因此应对启蒙阶段给予特殊的重视和更深入的研究。学生虽然对其学习热情很高且可塑性很强,但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能力弱于抽象思维能力,过于依赖书本,缺乏真实的体验和自己的判断,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弱等问题。启蒙对象客观存在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建筑基础课程的教育及其方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甚至部分的教师往往误以为此阶段的教育很简单而忽视其重要性。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建筑启蒙教育方法,不少初学者总是感觉迟迟入不了设计的门槛,更有一些学生因传统教育方法的误区而形成建筑创造的障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建筑基础课程教育的规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建筑启蒙教育方法。

二、现阶段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并努力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一年级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改革势在必行。许多高校已纷纷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如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东南大学等就率先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进行了改革。最大的变动就是在课程中增加了一些形态构成的训练,这对尽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其教学模式仍然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传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学生在近一年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接触多少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建筑设计普遍的、基本的问题仍旧缺乏清晰的认知。在没有充分地进行建筑体验的情况下,却于学年结束后直接进入一个小型却完整的建筑设计中,这让学生很难掌握设计要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由于随后几年的学习也都是建筑与装饰不同类型的设计,结果出现了有的同学一做设计便找来一些国内外设计杂志,将一些做法不加分析就直接搬到设计中的现象。另外,传统教学过于偏重技巧性训练,在教学环节中很少真正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上这些问题和弊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于是有些高校就把目光转向国外,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改变这些弊端。例如天津大学邀请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教授指导一年级的建筑初步课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很多思路与方法受到了瑞士“苏黎世模式”的影响等。

三、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育革新探索

1.对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观念的认知。由于基础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等重要课程的先修课,同时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具有启蒙作用,所以在整个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首先树立了以下的课程教学观念:①建筑装饰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既遵循教育培养的普遍规律,又充分体现建筑装饰专业的特色,以形象教学为基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将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创新能力。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不断输入技术和材料对建筑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观念。现代建筑装饰包括设计构思、形体推敲、功能组织、安全防灾等方面,技术和材料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认识和发现这些问题,建立适合现代建筑发展的建筑观,在美学和建筑功能、技术及材料之间搭起一个桥梁。

2.对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①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筑装饰教育应侧重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设计教学中应淡化对最终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放在考察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程度方面。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敏锐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引导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设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全班集体讲评,尽量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方案。②认真进行设计题目的选择和安排。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作业题目所设置的问题,一般是一套教学体系,一个设计题目,年年都用。教育的发展是动态的,显然设计题目也应适应这种发展。应根据前一年教学效果,及时适当地修订教学计划和设计题目。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一个设计教师同时出二到三个题目,使学生在题目选择上有灵活性,更容易激发创作热情。同时题目中的约束条件可以尽量减少,甚至学生可以自定任务书。对于一个设计,要求在设计初期做出两至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虽然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难度,但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3.对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①建筑概论与建筑历史相关理论的学习。建筑理论知识的介绍采用专题形式,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基础知识时,利用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条件带领学生参观教学,可以参观老城十字街、古代艺术博物馆等,在参观中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将亲身体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在讲授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基础知识时,可以加入建筑大师名作分析的作业,通过绘图和制作模型加深对建筑大师作品和理论的理解。②建筑体验。增加体验的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认知体验和城市体验,并保留原有小型建筑测绘的内容。③小型建筑设计。将沿用了近十年的“公园茶室设计”的题目变为“建筑师之家设计”。假定设计者本人就是将来的使用者,使学生与设计题目建立密切联系,调动学生设计热情。借鉴悉尼技术大学的做法,将设计题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室内空间设计开始;第二个阶段侧重建筑整体设计;第三个阶段将室内外环境设计结合到建筑设计中。整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序列,并且将设计题目延伸到二年级进一步深化,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二年级教学互相脱节、互不联系的情况。

四、结语

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革新对于整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经历整个教改过程,通过师生的配合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在教学观念上,注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认真设计训练题目,创造活跃平等的交流机会。

2.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多形式、多内容的互动式教学,如开展学生调查、开设参观汇报课、师生作品观摩课、学生作业讲评课、往届优秀学生作品交流课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课程。

3.对建筑概论和建筑历史的教学,加入建筑体验的环节,如结合建筑大师作品分析讲授西方近现代建筑基本知识等。它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体系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主要阐述建筑物各装修部位的装饰要求,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施工的方法和合理性。在目前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使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及时变革并提出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改革措施予以贯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为培养时代需求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师立德.谈思维过程与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169-171.

[2]朱琦.关于建筑初步教学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3:209-210.

[3]朱剑飞.厄德雷的建筑初步课[J].新建筑,1987,1:20-21.

[4]白思德,顾大庆.以教学为核心、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探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建筑教育的发展思路[J].时代建筑,2001,S1:21-2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2010]-JKGHAG-0398)

作者简介:乔峰,男,山西原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生,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技术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上一篇:汽车理论课堂教学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 下一篇: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能力结构及其本科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