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团队管理合力 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时间:2022-05-05 03:33:12

凝聚团队管理合力 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摘 要】 凝聚团队管理合力,是现代学校推进改革、摆脱内耗的关键所在,能真正实现教职工为学校前程、为个人发展,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去奋斗。为此,要打造一支高效能的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一个高品位的魅力校园。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团队合力 育人水平

【作者简介】 余立新,湖北省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33-01

古语说:“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作为校长,关键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凝聚团队合力,形成以集体智慧为核心、以集体目标追求为方向、以上下协调多管齐下为方法、以众志成城为团队精神的学校管理精神,共同创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

一、坚持精诚团结,打造一支高效能的管理队伍

1. 民主集中,增强管理团队凝聚力。首先做到管理程序的原则性,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在学校管理上坚决按制度办事,这是一种素质修养,更是一种管理成熟的标志。凡是学校重大问题,必须经过校委会、教代会集体研究通过,这也确保了学校各项政策制度的连贯性和执行力。其次也要学会讲究方法,就是在讲原则的前提下,顾全大局,真诚相待,做到政治上是同志,生活上是朋友,工作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

2. 勤于学习,提升管理团队战斗力。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特别是随着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大量的事实表明,谁勤于学习,谁乐于思考,谁善于感悟,谁就能领导学校发展的潮流,谁就能成为学校管理上的行家和高手。我们管理人员更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要能够用娴熟的业务素质作出科学决策,指引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强化作风,提高管理团队执行力。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每位党员干部改变作风,用扎实坚定的作风积极开展工作。而作为一个团队,如果缺乏执行力,就会形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让学校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我们要明确责任制,加大监督力度,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优劣好坏的最终标准和唯一标准。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只有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校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办学目标。

1. 从教师心理健康角度开展对话。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五个方面:对教师的角色认同,爱教师这一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的独创性;在教学活动及日常活动中能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心理健康有利于教书育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身体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校长树立“教师第一”的办学思想,让教师在明净的天空中前行,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校长要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包括心理、家庭、工作诸多方面,感受教师的辛苦,增强相互了解,提高校长的亲和力、凝聚力,做教师的知心人、贴心人,

2. 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作为知识群体,职业成就感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精神追求。教师最关心的并不完全是福利待遇,而是信任和尊重,得到专业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这个大舞台。学校各处室、管理人员要围绕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尽可能让教师一展身手,脱颖而出。

3. 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关怀教师的家庭生活,因为家庭和睦是安心工作的前提,更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保障。因此,校长要学会过有爱的生活,在教师生日宴时送一句温暖,在教师有困难时道一声慰问并协调解决;要学会过有品味的生活,积极(下转第60页)(上接第33页)组织一些读书、体育、舞蹈等健康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还要学会过有“心”的生活,利用心理咨询、报告讲座、娱乐游艺等方式,帮助教师释放压力,舒缓紧张的精神状态。

三、坚持和衷共济,构建一个高品位的魅力校园

校园和谐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1. 优化学校领导团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团队与教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个是大前提,但教师具有特殊性,他在学生面前是教育人的人,需要威信和好的形象作学生的楷模,那么这就要求领导与教师平等共事。其次是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好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给教师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强引导,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听取教师的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尽可能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此外,领导团队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各项活动,领导要亲自参加,做好吃苦向前、利益靠后,以良好的形象影响教师和身边的人,赢得好的口碑。

2. 优化教职工间的人际关系。教职工之间分工有区别,这是固然存在的,但学校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一个班级的科任教师之间,一个处室的同事之间,前勤后勤之间,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和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劳动,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学生的爱戴,社会的认同。

3. 优化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平等、和谐。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比如:教师的健康人格可以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可以影响学生一生。教师的敬业精神,庄重的仪表,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上一篇: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序列化建设 下一篇:论合格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