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城乡“数字鸿沟”

时间:2022-05-05 01:17:10

跨越城乡“数字鸿沟”

“信息化示范村”的农民能做到“政策文件网上看、科技知识网上学、农业产品网上卖”。真正“把干部请到家里,把市场带到家里,把文明留到家里”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网络村村通,电脑村村会,2005年宽带网络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2006年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共14150个所有自然村,全市34%的行政村建成“信息化示范村”,已建成30多个村级网站,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搭建农民获利增收的新平台

嘉兴市先后出台了《“数字嘉兴”建设纲要》,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目标,编制了《电子政务“十一五”建设规划》,把“金农工程”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号工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各地政府搭台,通信公司支撑,涉农组织唱戏,广大农民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良好局面。

嘉兴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基础网络运营商完善农村基础网络,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多网进村、有序竞争格局。同时,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把农村数字家园、爱农信息驿站、远程教育站点等构建成农民网上行政办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科技信息等一系列综合服务。

煅造农民获利增收的助推器

已建立的“信息示范村”主要探索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农业市场信息应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村务管理方面的新农村信息化应用。

目前,“信息化示范村”的农民能做到“政策文件网上看、科技知识网上学、农业产品网上卖”。真正“把干部请到家里,把市场带到家里,把文明留到家里。”2006年12月,嘉兴所辖的桐乡市在全省首次命名50户农业信息应用示范户,他们都是乡亲眼中的“大能人”,其中桐乡市濮院镇新东村农业信息应用示范户李其芳,在今春蚕种紧缺时,运用农民信箱向省领导求援,很快为乡亲们解决300张蚕种。

近几年,全市通过农业信息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交易额年均达到5000余万元,通过农民信箱达成交易400多笔,节约营销成本150多万元。农民卖猪、求购饲料、卖鱼卖虾、卖水果蔬菜等等都可在网上寻求交易。我市还把信息化技术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每个网点配备了电脑、数字电视,接通互联网、有线电视,党员干部和农民通过网络都可以看到“党员教育、科技培训、保健知识”等内容。信息化使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新了农村管理方式,给乡镇站所与村委会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培育农民获利增收的增长极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培育农民获利增收的新的增长极,是一项前景广宽,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富民强市的好事情。不仅能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也能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是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能满足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改变,克服过去农闲或茶余饭后个别农民爱好赌博、闲聊的不好习惯,现在大多数农民喜欢上信息化平台看新闻、了解农村科技生产信息。下一步,嘉兴市将按照“金农工程”的目标任务,在2―3年内消除农村宽带盲点,继续铺好“金农工程”信息高速公路,完善市、县、镇、村四级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公共农村远程宣教中心、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系统、延伸公共服务系统、建立村级事务管理系统,加速信息化体系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辐射和延伸,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嘉兴”框架,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普及农村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破解住房难关键在哪 下一篇:把农村“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