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是怎样发现的

时间:2022-05-05 10:23:12

大庆油田是怎样发现的

在现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胜村(现永跃村)旁,那里有一块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的土地。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松基三井”就坐落在那里。她的喷油不但打开了大庆油田神秘地宫的大门,喷出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石油城――大庆市,还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彻底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那么大庆油田最初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呢?

50年代,刚刚成立的共和国处在贫油警戒线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战略储备,新兴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包括千家万户百姓的煤油灯都焦急地等待着石油。而50年代我国石油的基础,虽不是彻头彻尾的“一张白纸”,但建国初期,全国也只有玉门老君庙等三个小油田以及四川圣灯山、石油沟两个小气田。此时国外专家的“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

石油情系伟人心。主席曾对当时的石油部领导说:“要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同志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个打狗棍。”早在1953年,和就曾向地质部长李四光征询对中国石油资源的意见。为了查明地下资源,多次指示,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他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质工作必须先行。普查是战术,勘探是战役,区域调查是战略。石油部你也给我们树立一点希望……”

1958年2月27日,在中南海的怀仁堂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专心地听取着石油工业部的工作汇报。此时,刚被中央任命,正在接交中的余秋里部长也参加了汇报会。在听取了石油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石油勘探部署后,邓小平指出:“听说你们石油工业部有人造油和天然油的讨论,石油工业怎样发展,我看还是两条腿走路。人造油要搞,但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从长远看,我看还是要靠天然油。”根据的谈话,邓小平讲了石油勘探的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问题,他指出石油勘探工作从战略方面考虑,要把战略、战役、战术三者结合起来。石油勘探要选择突击方向,在建设西部天然石油基地的同时,要把石油勘探的重点放在东部地区。“对于松辽,苏北等地的勘探,都可以热心一些,搞出一些初步结果”。

几乎是与此同时,石油部地质勘探司接到了一份极有分量的总结报告。那是以邱中健为队长的116队集体编写的。他们在《松辽平原及周围地区地质资料研究阶段总结报告(1957年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点结论和建议,并且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松辽盆地的白垩系、松花江系生油、储油条件良好,是第一位勘探目的层。松辽平原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优越,是一个含油远景极为有希望的地区。所以1958年地质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利用各个工种找寻局部构造,了解沉积岩厚度变化及含油气情况,开展区域勘探,重视地球物理及钻井工作,应尽早进行基准井钻探。他们还具体提出1958年松辽平原钻基准井2―3口,建议在松辽平原北部钻一口基准井,井位可在5号、6号重力高上选择(这个5号重力高就是后来大庆长垣的葡萄花油田)。

116队的总结报告,给了石油部地质勘探司领导一个前所未有的惊喜,也引起了新任石油部长余秋里的重视。所以仅3―4两个月,石油部就先后召开了5次党组会议和两次部务会议,传达并讨论了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精神,并做了具体部署。在党组会上,余秋里同志语重心长,参加会议的同志都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1958年以前,虽然在西部找到了一些小油田,但由于储量少、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国家需要。所以,如继续偏居西北一隅,就不能改变油田不均匀的状况,也不能很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因此,尽快在东部地区找到石油,使石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就地就近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根据1955年开始以来的勘探成果,专家们认为,随着勘探工作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东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发现新的油(气)田,已有了现实的可能。

1958年4月18日,一个不大不小的喜讯传来了!

由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施工的浅钻孔南17孔,位于吉林省郭尔罗斯前旗的达里巴,3月15日开钻,4月17日在取芯中见到含油砂层,4月18日完钻,井深520.2米。这是松辽盆地第一口见含油显示井,在白垩系姚家组顶部见到了油浸及含砂层。虽砂层较薄,含油也不饱满,却证明了松辽盆地有油。

喜讯传到了石油部,石油部党组毫不怠慢,当机立断:

4月,西安地质调查处根据石油部党组的指示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大队,5个地质详查队,分布在松辽平原的东北部,黑龙江绥棱、绥化、望奎、青冈、兰西一带有零星露头的地区,配备了13台手摇钻寻找储油构造。

5月,石油部党组决定成立松辽石油勘探处。与西安地调处分开,直接由石油部领导,负责东北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6月,在松辽石油勘探处的基础上,组建了松辽石油勘探局。任务是配合地质部的普查,选择有利地带进行详查细测,钻探基准井并开展区域综合研究,准备可供钻探的构造。

7月,成立中共松辽石油勘探局委员会。

成立了黑龙江勘探大队,关耀家任党委书记,马振华任大队长,张玉山任副大队长。队党委班子还包括包世忠、沈广友。

石油部党组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迈出了实现东移的重要一步。

1958年7月9日,经基准井研究队队长钟基权等确定,松辽盆地第一口基准井开钻。井位在黑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东约14公里处。承担施工任务的是32118钻井队,队长包世忠。11月11日完钻,井深1,879米,因钻到变质岩完钻,没有见到油气显示,1959年3月22日固井后进行试油,也没有见到油流。

1958年8月6日,松辽盆地第二口基准井开钻。井位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松花江南岸的登娄库附近,相当于地面调查发现的登娄库构造的轴部。8月6日开钻,到1959年9月15日,井深2,887.63米。从井深162.8米到196.2米在岩屑中见到油砂,井深1,252―1,948米有三段在泥浆中见到油花气泡,后来经过试油,虽没有得到工业性油气流,却也查明了盆地的石油地质情况,取得了大量的岩心,为后来进一步勘探石油积累了可贵的地质资料。

继松辽盆地第一、二号基准井相继定位之后,第三口基准井的井位选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此前3月份,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116队编写的《松辽平原及周围地区地质资料研究阶段总结报告》的第六条建议中,就提出松辽盆地北部钻一口基准井,井位可在5、6号重力高上选择。并指出尤其是5号重力高突出于凹陷之中,地位非常优越。7月,石油工业部门会议间,石油部审查批准的松辽石油勘探局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和1959年的工作安排,全年准备钻探12个构造,共安排钻8口参数井,根据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和邱中健的提议,基准井要钻到平原中部凹陷中的隆起上,把探油和探地层两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把其中大通镇(大同镇)电法隆起上的参数井(即松基3井)排在第一位,计划进尺3,000米。9月3日,松辽石油勘探局、松辽石油普查大队、长春物探大队3个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一起讨论了松基3井井位,最后同意将松基3井的井位定在大同镇电法隆起上。9月4日,由张文昭、钟其权拟稿,松辽石油勘探局于9月15日,将《松三井及松三井井位意见书》呈报石油工业部,并同时阐述了拟定此井位的5点依据。9月7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向石油工业部呈报1959年钻探工作安排的电报中也谈到了计划在大同镇钻基准井。9月上旬,石油部地质勘探司认为松辽石油勘探局呈报的松基三井井位报告依据的资料不够充足,应补充资料。钟其权、张铁铮等又去长春物探大队收集资料,了解到最新地震反射资料。9月24日,由钟其权拟稿,松辽石油勘探局以松油勘地(58)字第0152号文件,向石油工业部汇报补充松辽平原第三孔基准井“松基三井”井位选定的依据。10月,钟其权、朱自成等根据长春物探大队提供的地震资料,到现场踏勘,并在高台子附近初步确定了松基三井井位。上旬,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钟其权、张铁铮和长春物探大队的朱大绶等一起到黑龙江省明水县物探大队所属的地震队收集大同镇地区新的地震资料。地震队提交了高台子地区初步的构造图,表明高台子构造是一个大隆起上的局部圈闭。根据这一新的资料,钟其权等人对原定的松基三井井位作了距离不大的移动,根据地形图把松基三井井位定在小西屯和高台子之间。11月14日,由杨继良拟稿,松辽石油勘探局以松油勘地(58)字第0345号文件向石油部呈送了依据当时最新的高台子地区地震构造图落实后的松基三井井位图,提出:“松基三井的井位已定,在大同镇西北,小西屯以东2,000米,高台子以西100米处。”在图中用4条地震测线圈出了高台子构造。11月20日,石油部地质勘探司在该件上签注:“拟同意此井位。”11月29日,石油工业部第333号文件批复同意松基三井井位。就这样,经有关专家的反复考虑,酝酿和推敲,经石油部批准,松基三井的开钻地点终于最后定位,并于1959年9月26日第一次喷出了工业油流,大庆油田被发现,中国也从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摘掉了贫油国帽子,开始挺直腰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杨满良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探矿理论 下一篇:加快“少边穷”地区疏附县林果业跨越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