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5 12:02:20

[摘要] 目的 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或躁狂相诊断标准的6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相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第1周末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8周一直存在,且第8周结束后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痊愈率为46.9%,对照组为38.4%,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好。

[关键词] 喹硫平;心境稳定剂;躁狂发作;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72—02

喹硫平(商品名思瑞康)做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随着在临床应用的增多,人们对其使用范围的认识也逐渐增加,喹硫平已在双相障碍及躁狂发作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急性发作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笔者将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商品名德巴金)与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住院患者,共入组66例,应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研究组(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4.3±7.6)岁,平均病程(5.3±2.5)年;(2)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钠缓释片)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7.3)岁,平均病程(5.6±2.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躁狂发作17例,双相障碍躁狂相15例;对照组中躁狂发作18例,双相障碍躁狂相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入组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躁狂发作或双相障碍躁狂相诊断标准;(2)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20分;(3)查体和实验室(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检查均正常;(4)排除酒精或物质滥用、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严重心肝肾疾病,严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及高血压、青光眼等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史者,智能障碍;(5)最近4周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者;(6)参加研究者的法定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脱落标准:(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者;(2)在治疗中因疗效欠佳而需要联合非研究允许药物者;(3)治疗中需要电休克治疗者;(4)严重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1.3 方法

研究组喹硫平2次/d,起始剂量为100 mg/d,逐渐增加剂量至400~800 mg/d,平均(522.00±5.03) mg/d。丙戊酸钠缓释片2次/d,起始剂量为500 mg/d,逐渐增加剂量至1 000~1 500 mg/d,平均(1 231.00±5.36) mg/d。对照组丙戊酸钠缓释片2次/d,起始剂量为500 mg/d,2周内逐渐加至1 000~1 500 mg/d,平均(1 256.00±7.37) mg/d,有严重失眠者加用苯二氮■类药物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1、4、8周分别以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进行评定。BRMS减分率≥50%为有效,BRMS减分率≥80%为痊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痊愈率为46.9%(15/32),有效率为71.8%(23/32);对照组痊愈率为38.2%(13/34),有效率为52.9%(18/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1、4、8周末BRMS情况比较

治疗4、8周后,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BRMS总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经治疗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BRM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两组比较第1周末BR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第4、8周BRM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安全性分析

TESS﹥2分视为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能耐受,无脱落病例。见表2。

3 讨论

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障碍及躁狂发作的基本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满意,主要是这类药物起效慢,一般需要2周后才有临床疗效[1],且此类药物剂量超大时不良反应多,目前国外一般多采用情感稳定剂加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做为治疗手段,对治疗严重躁狂发作效果比较满意[2]。SOKOLSKI KN等[3]报道,服用情感稳定剂部分有效的患者,联合喹硫平治疗,经30~120 d治疗后,56%的患者达到显著改善的程度。本研究也显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比单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效果好,两者治疗后BRM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喹硫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作用于5—HT2、D2受体,但其对于5—HT2受体结合率远大于D2受体,对D2受体有独特的快解离作用,而且选择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而不影响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D2受体,因此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不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升高[4]。而丙戊酸钠缓释片是一种抗癫痫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治疗多种躁狂症患者[5],其要主机制是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使突触间隙GABA含量增加,从而增强了GABA的突触后抑制作用。但其起效慢而且镇静作用不明显,而喹硫平联合应用能大大弥补其缺陷,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4、8周末两组间BRMS评分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治疗延长,联合治疗组治疗优势越明显,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

上一篇: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下一篇: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术后矫正低体温的重要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