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肯威尔伯的意识谱理论探讨旅游体验

时间:2022-05-04 08:52:53

【前言】基于肯威尔伯的意识谱理论探讨旅游体验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最浅层为阴影层,是意识范围最狭窄的层次。个人常常否定某些心理内容或层面,视它们为非我,“他”疏离或压抑它们,或将它们投射出去。自我层是在自己的生命整体内划界,就是在身心之间划界。人的有机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

基于肯威尔伯的意识谱理论探讨旅游体验

摘要:旅游体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热点,然而触及体验深度的不多。本文将在肯威尔伯意识谱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提出旅游体验可以分为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回归体验等4个层次,并阐述旅游企业如何在这些层面上使自己的旅游产品有所侧重。

关键词:旅游体验 体验层次 体验深度 意识谱理论回归体验

21世纪是一个休闲的时代,也是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旅游就是体验,没有体验旅游无从谈起。但是体验不像我们理解为感觉或满意度那么简单,他包含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但他比满意更复杂丰富。就旅游体验而言,有的平平淡淡,有的自身难忘,有的无动于衷,有的刻骨铭心,还有的则可以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不同的旅游体验触及内心的意识深度是有差别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意识心理过程。我将基于威尔伯的意识理论对旅游体验进行深度的探讨

以意识论为研究理论核心的超个人心理学认为,意识包含意识和潜意识,他们分层次、有高低级之分。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肯威尔伯于1977年和1986年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模型的“意识谱”(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理论。其理论出发点是:“人与天地万物原本是息息相关、浑然一体的。身体与心灵、理智与本能、我与非我、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内在与外在……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万物之间的统一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及生存基础。只是由于有了意识,人便开始在自我与自然、环境、他人、自己的身与心等之间划定一种界限界限的划分,导致其间的孤立、割裂和冲突并成为人生痛苦的根源。而这些冲突和痛苦的最终消除则依赖于意识的发展、提高,最终上升到所有设定的界限都被消除掉的无界限境界。”

界限的形成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亦即与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密切相关。维尔伯认为人们对“我是谁”问题的不同回答,从中体现了不同的划界方式,这些不同的划界方式分别处于不同的意识层次上。由此意识被划分为4个基本层次:心灵层、存在层、自我层和阴影层或人格面具层。

最浅层为阴影层,是意识范围最狭窄的层次。个人常常否定某些心理内容或层面,视它们为非我,“他”疏离或压抑它们,或将它们投射出去。自我层是在自己的生命整体内划界,就是在身心之间划界。人的有机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我。存在层中意识的范围更为扩大,在这一层次,人能把自己的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而这一整体与外部环境区分开来。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体为界,生命体之内的就是“我”,外面的则属“非我”。心灵层是人的最内在的意识与宇宙的终极实在相认同时的意识状态。意识的范围扩展到最无限广阔的层面,我们意识的最深处与宇宙的绝对本体或终极本体是同一的,这种本体就是中国道教的道、伊斯兰教的阿拉,它是无边无际的、也是永恒的。维尔伯的意识谱理论说明,意识的发展是逐步从较浅、较窄向较深、较广的方向运动。

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或者说旅游是精神追寻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所收获的体验如自我意识一样由浅及深,从狭窄向广阔的方向发展。在精神追寻的旅程中,有一个如同绝对本体一样的“精神中心”,根据个体体验与“精神中心”之间意识距离,决定了旅游体验在深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回归体验。

感官体验是外界信息刺激旅游者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最先发生的、最浅层次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我们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青山,听到微风岚岚细语,闻到泥土芬芳,吃到独特风格的美食,抚摸到遗迹砖石的厚重,这些在五官与外界接触过程中形成的直接感受都属于感官体验的范畴。尽管感官体验处于意识的最浅层次,但不能忽略它的重要性。首先,这是旅游体验中最经常发生、最主要的体验形式,它满足了不同游客各式各样生理的需要。其次,感官体验是其他更深层次体验的基础,没有感官体验,其他类型的体验就难以形成。最主要的是,很多旅游者和旅游过程有可能就停留在感官层面的体验。因此,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给旅游者提供丰富而愉悦的感官享受。产品异化于生活,要让游客有“哇”的感觉——没有见过、闻过、品尝过、聆听过、触摸过;符合人类感官愉悦的原则,要让游客感到“美”、“香”、“悦耳”、“美味”、“舒服”等;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给游客视觉听觉等都带来刺激。

在认知体验层面,旅游者不再停留在感官的浅层次感受,他们将对获得的感官感受进行加工,进而引发想象、联想和思考,通过这个心理过程来获得体验就是属于认知体验层面了。例如,游客感叹桂林到阳朔这段甲天下的青山秀水,感官刺激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他们潜意识地想知道这梦幻般的美景是怎样形成的。所以好的旅游产品应该给旅游者提供获得新信息、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受到教育、促进智力成长的机会。

在情感体验层面,旅游者的体验与要追寻的“精神中心”更近了一步,他们之间建立起了情感的纽带。例如,一个地方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和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让游客无比的欢喜和放松;对于导游友善的微笑和细致的关怀,游客感觉被关注和尊重。情感体验分为正的和负的,用来表示快乐或痛苦的趋近或回避的倾向。例子当中的是正面的情感,它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游客轻松自由和宽容。如果旅行中遇到一些不快,也会很容易得到游客的谅解。如果整个旅行中游客体验到的多是负面的情感,可想而知情况是多么糟糕。他们可能对导游的话语不再相信,不积极不配合,抱怨投诉。这对旅游企业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好的旅游产品要得到旅游者的情感认同。

在回归体验的层面上,旅游者已经与其“精神中心”产生高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出行越来越方便,住宿越来越舒适,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然而,生活越来越没有意义,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自杀事件越来越频繁。我们的精神没有寄托,只有到达回归体验的层面,我与非我没有了界限,自我与宇宙统一起来混为一体,自我意识已无限的深邃和广大,我们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才会消除。因此,就回归体验层级而言,旅游产品不仅要得到旅游者的情感认同,更是旅游者的精神寄托和生命意义的归宿。

综上所述,基于肯威尔伯的意识谱理论,旅游体验有四个层次。关注旅游体验的不同层次,在旅游线路设计及导游服务方面有所侧重,让旅游者游得满意、玩得开心、有所收获,帮助旅游企业有更大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杨韶刚.超个人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53~155.

[3]施筠君,李光坚.旅游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魏遐,潘益听. 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综述[J].广西: 旅游论坛杂志编辑部,2010

[5]王艳平,金丽.增长界面:提高旅游体验总量的重要环节[J].旅游学刊,2004,(5):45-47.

上一篇:建筑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探究 下一篇:如何挽回国人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