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寝室构建之探究

时间:2022-05-04 08:45:06

温馨寝室构建之探究

摘 要:2012年,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八一完小(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本校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与管理”产生的新问题,对这类儿童的培养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成功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创建家园式学校策略研究”这一省级科研课题。在课题中我们提出了“把学校创建为留守儿童家园,教师为留守儿童父母,学生为留守儿童兄弟姐妹的家园式学校”办学理念。针对我校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在校住宿的事实,创建温馨寝室,让他们住得开心也就成了其中值得研究的一个子课题。

关键词:温馨寝室;构建;留守儿童

回顾我校创建温馨寝室的过程,坚持落实以下四条主线,可谓付出真情、获得回报。

1.温馨制度作保障

科学的制度是工作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由宿管办、大队部、值周员、纪卫组联合组成的检查组每天都要对学生宿舍进行全方位高效管理。具体表现在:①为了保障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学校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八一完小温馨寝室公约》《管理员夜巡制度》等管理制度,并采用标语警示牌等有趣形式将枯燥的规章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对这些制度由服从到内化,进一步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②构建寝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由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总责,政教处、生活管理老师、寝室长为成员的学生寝室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③建立寝室管理考评机制,组织“星级寝室”“优秀寝室长”等评比。通过奖励先进,采取人人比一比、赶一赶、帮一帮的方式达到激励全校学生当先进的目的。

2.温馨护理与指导是前提

(1)自理训练长能力。在我校住宿的留守儿童小的不过八九岁,大的也不过十二岁,在家绝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针对大部分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为了提高学生整理内务的兴趣,加强内务整理质量,生活护理老师变过去的“管”为“导”,从手把手指导学生折叠被子、摆放鞋子等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鞋子、杯子、脸盆的摆放规范有序,整个寝室显得整洁、规范。每期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开展“自己的事自己做”生活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住宿生的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2)安全护理暖人心。为确保学生住宿安全,宿舍楼内设有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定期由安全组对住宿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学校充分利用覆盖整个宿舍区的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控,还通过宿管员、值周员、学生干部实施综合管理,进行全方位巡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确保住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秩序管理。

3.温馨文化打基础

寝室文化是构建温馨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温馨宿舍环境,学校十分重视宿舍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宿舍充满文化气息,洋溢着进取精神。比如我校于2013年9月14日开展的“温馨寝室梦”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中就把“整洁美观、和谐温馨、高雅励志”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由此发现像“快乐小屋”“和谐居室”“温馨之家”等这样活泼鲜亮的名字着实吸引我们的眼球。走入寝室,一股清新健康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窗明地净,被子成方,物品摆放整齐划一,简朴而整洁。

开展寝室美化活动,增加人文底蕴,彰显育人理念。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手工制作、书法、绘画作品,装扮生活空间,使寝室兼具“书房”和“家”的特点,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4.温馨活动是关键

“树人先树德,立身先立行”的德育理念告诉我们,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按照《星级宿舍评定制度》认真考核,将每间寝室的内务、纪律的考评结果在评比公示栏进行宣传和公布。通过在寝室生活中开展师生联谊、互帮互助、识亲活动、宿舍文化竞赛等调动了广大学生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就能有效建立师生情、兄弟姐妹情,就会逐步互相理解与尊重,互相体谅与包容,进而感受到寝室的温馨、学校生活的温馨。

真正的学习是一种互相欣赏、互相鼓励、积极进取的姿态,学生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开放的重要场所,机动性大。因此,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人性化规律,通过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住的环境,必将拓宽育人渠道,构建温馨寝室,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八一完小)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创建家园式学校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CZXX0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 鹏(1976―),男,汉族,湖南桃江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科学教学。

上一篇:借力发力 就势造势 下一篇:初探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