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人保健三要点

时间:2022-05-04 08:33:41

冬季老人保健三要点

冬季是老年病的高发季节,多数心血管病的诱因是感冒。为保证老人们安全过冬,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病发作,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铁防寒

在寒冷的季节,许多老年人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甚。究其原因,怕冷与身体缺铁有关。前不久,美国健康协会选取了100位老年人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每人只摄取6毫克铁,相当于医生规定的1/3,持续一个月以后,测量他们的体温发现,参加实验的老年人体温普遍下降了0.5℃左右。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参与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对寒冷过敏,使人的体质虚弱,皮肤苍白、易疲劳和头晕。女性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月经导致了铁的损失,其次是铁的摄入不足(正常妇女应每日摄入18毫克铁),即膳食中铁含量较低,没有达到正常标准,导致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氧化,产热不够,就容易感到寒冷。老年人缺铁与喝茶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茶叶属于碱性物质,其本身就会消耗人体内的铁元素,这可能是老年人冬季怕冷的因素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补充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怕冷的人群除了保证一定的食量,摄入充足的热量外,还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红枣、豆类、海带、紫菜和绿叶蔬菜等,冬季少喝或不喝茶。

二、保暖缓解关节痛

关节疾病是危害老年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冬季是关节炎的高发期,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人体持续受凉和温度反差过大,都可引起关节疼痛,老年人患关节炎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许多患者忽视了早期的酸痛症状,直到行走困难时才去医院,影响生活质量,故这类患者要注意保暖。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2~23℃,而对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在18℃左右。老年人若有关节疾病,应该比正常人提早穿上厚衣服,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吹对流风,以防感冒。当外界气温低于18℃时,必须开暖炉、暖气等。另一方面,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工作生活,避免关节处接触凉风。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钙和维生素,控制蛋白质、胆固醇的摄入。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不适合关节疾病患者,应选择散步等运动方式,因为关节过分活动或背负重物会造成关节劳累再损伤。患上关节疾病的正确做法是,发现症状后立即到医院治疗。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限制活动,热敷、按摩、理疗可减轻症状。

三、避免冷水伤害

前不久,国内对1.5万个家庭的相关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家庭主妇中,有86%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关节病和妇科病,长期接触冷水是造成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冷水(水温10~15℃)对人体全身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在寒冷刺激之后立即出现的血管收缩;第二期是在短暂的血管收缩后,如没有新的外界刺激,血管再逐渐扩张,这种血管反射性变化是全身性的。医学研究表明,冷水对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的危害是慢性过程,危害程度与冷水接触的部位(主要是手脚关节)与时间长短成正比。由于中青年妇女(特别是处于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经常接触冷水,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大关节疼痛、全身无力等症状,落下妇科病。此外,在寒冷季节,女性频繁受到冷水刺激,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和病毒乘虚而入,从而引起反复感冒或咳嗽久治不愈,诱发多种妇科疾病,对育龄妇女怀孕和生殖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目前欧美国家冷、热水使用的比例是1∶9,而我国是9∶1。欧美国家的冷水只做饮用、冲厕和洗车用。

因此,老年妇女(特别是体弱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冷水的刺激。有条件的应该在洗衣、做饭、保洁等家务活中使用温水(水温30~40℃)或热水(水温40~55℃)。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小衡)

上一篇:小日子大幸福 下一篇:青壮年也要提防黄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