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时间:2022-05-04 07:16:46

语文教学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认为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教师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一、加负不是明智之举,不让学生疲于奔命

我们认为在高三进行大量高难度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学生水平,看出问题。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不是明智之举。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教师要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的“懂”和“悟”的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无休止的也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效益很差,必会令学生缺乏成就感,身心疲惫,悲观失望。

我以为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考试难度增加要循序渐进,再适当降低考试频率,不让学生疲于奔命;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高三教学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难堪大任。偏多的训练,消耗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的时间;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教和学的热情和信念。长此以往,削弱向前的动力,增长失败的情绪,弱化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教学的质量。

正确之举是适当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我们才会明白: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三、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精于讲述,指导要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教师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能自主选择,学习才有较强的针对性,就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当学生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具爆发力的时刻!

(作者单位:427101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

上一篇:让作文教学充满乐趣 下一篇: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