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04 06:31:13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内容、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花卉栽培 教学改革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83-02

《花卉栽培学》是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述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等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完成培养既有丰富的花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又具备基本技能的专业智能型人才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花卉栽培在人类生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获得花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的,更是必须的。

1.2 园林园艺职业岗位的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教学以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掌握花卉种植的土壤耕作整理和改良;花卉播种、育苗、栽培管理、收获贮藏、采后处理等。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承担在花卉生产企业从事花卉栽培与养护管理、花卉繁殖的工作,并具备生产指导和管理的职业岗位能力;能承担城市园林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的园林绿化与管理工作,并具备花卉养护与景观维护指导与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激励的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2 课程改革的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陈瑞修、王洪晶主编的教材《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讲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遵循“适用、够用”的原则,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点详细讲授。花卉学是一门内容多,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学科,由于学时的限制,每类花卉选取有代表性的2~3种花卉进行理论讲授学习。

教学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岗位要求进行选取,同时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舍去其它课程中的主干教学内容,避免为追求本课程的完整性而造成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讲授。如“土壤的性状、花卉生理发育、病虫防治”等内容主讲在土壤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课程中学习。通过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重组,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填鸭式”向“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动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在。

2.2.1 启发式教学的引入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对高职学生这是可行的。根据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了如下几点:首先,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形成参与教学的氛围;其次,建立项目或学习任务。通过项目或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起学生追因寻原的欲望;最后,通过自主性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强化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2.2.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花卉栽培这门综合性、实用性强的学科来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是必须的。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个性及自身能力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尽可能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并能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和生产实训中得以体现。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并把握好每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我体会到:平易近人,关心学生,与学生共同劳动,更能赢得学生的心。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及时总结,写生产实训报告,并对实训成败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为以后的生产积累经验(如月季的绿枝扦插,请同学们分析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同时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学生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对实训的投入与产出可进行一定的成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2.2.3 参观学习式教学

花卉种类复杂、繁多,而花卉分类对学生难度大,要想在短时间内认识大量的花卉是很困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花卉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实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所见花卉进行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的直观描述,易于学生的识别和记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了解、观察、思考,增进学习兴趣,并对我国花卉事业发展及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充满信心。

2.3 改革教学手段

自然界的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同时花卉的生长还受季节,地区,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教学中收集大量的图片制作课件,并下载相关的教学视频,充分发挥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功能,展示花卉在人们生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美丽的花卉会带给学生很多的愉悦,这种心情可以伴随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增进学生的情感,拓宽思考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坚固专业思想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新媒体在英语ESP教学中的优势 下一篇: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中职生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