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时间:2022-05-04 05:08:02

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和社会分层

社会学认为,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这样的“经历”,没有一个社会会任其自由发展。教育正是一个社会指导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也就是说,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被看成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

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同化作用、社会革新和变迁。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促进社会变迁,但是从以上这些功能来看,教育这种制度设置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现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保守的社会力量。

与功能主义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手段,是传播主流意识和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冲突论者并不去确定教育在社会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目的,而是把教育看作是统治阶级的工具,通过控制入学资格和训练出守纪律的工人,使社会不平等永远存在下去。

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一种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与结构的方法。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换句话说,社会分层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过程。

不论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社会分层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有了分层也就意味着社会是存在不平等的,而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社会分层就是制度化了的社会不平等体系。

二、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说到教育与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这部著作中,布迪厄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说明,隐藏在传授知识等众多正面功能背后,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在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的方式,是现代社会中阶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机制。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教育机构,家庭背景的差异甚至对不同语言和生活方式的熟悉程度的差异,被转化成学校考试成绩的差别。这样,教育就不断地将社会中已有的阶级结构复制出来。布迪厄的阶级再生产理论强调了教育对于阶级结构的维护和复制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了教育对社会流动起着积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后天的教育是社会成员地位提升的自致性因素的主要方面,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就有体现。自隋唐开始,中国出现了科举制度,为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官员。众多的贫寒子弟通过考试的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科举制度成为促进社会流动的一种重要机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也同样促进了社会流动,农民子弟通过高考制度读大学,流动到城市,进而能进入较好的职业阶层,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笔者认为,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双向的。教育制度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复制作用可以看作是原有社会结构在教育制度上打下的烙印;而另一方面,教育也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合理分层提供动力。

三、当前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的现状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在达到法定年龄后,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就目前来讲,教育领域的公平仅仅体现在法律上每个公民不分性别、年龄、种族、,人人都享有相同的权利,而在现实社会中,教育现状是存在许多不公平的。

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提升,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在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我们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点阶段、过程阶段、结果阶段,教育不公平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表现:

首先是在教育的起点阶段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公正,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第二是在教育的过程阶段。教育过程是个广泛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过程,其主要内容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社会评价等方面,如果我们将其看成一个系统的话,那么教育过程不平等则可分为系统内不平等和系统外不平等两个层次。第三是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即“指没有使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得到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要求”。实质上,教育结果公平还有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学业成就均等。教育结果公平只是指在宏观上是公平的,而在微观上是不公平的。所谓宏观上的公平是指教育制度、教育背景等在面向全体社会或国民方面是公平的,但在落实到某类人、某一学校等方面是不公平的。国家在制定教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了学校等方面的意见,具体到微观层面上,仍呈现出不完全平等的现象。

四、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事实上,要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在现实中,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教育制度安排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力促进教育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上文把教育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三个阶段的不公平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最主要体现在起点和过程阶段。

教育起点阶段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上,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过程阶段的不公平则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包括城乡之间和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分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大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

2.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实行一定的倾斜性。

3.继续推行和完善义务教育,并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结语: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越显重要。这一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平衡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推动和确保教育尽可能的公平。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枣庄运河古城旅游发展条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