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时间:2022-05-04 11:32:39

如何引导中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教师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时都深感作文的空洞、苍白。而大多数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无内容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成了他们的“好帮手”,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进入抄袭、拼凑、剪辑、组合的机械制造程序。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内容,而没有个人的真情实感,作文沦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那么,怎样引导中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也能妙笔生花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作文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作文本应是写作者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是其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文字体现,是其人生经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敢于写自己的真实事,敢于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情感、流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了解。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其写作兴趣

教师要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文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要通过巧妙的引导,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要引导学生阅读

古人曰“劳于读书”方可“逸于作文”,这与我们熟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个道理。的确,我们的学生坐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但这都可以用阅读去弥补。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凝结,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阅读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学生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只有加强阅读,学生的知识才能变得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和文是不能分割的。古今中外,很多成绩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来书写作品,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人格的。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当我们朗读鲁迅、郭沫若作品的时候,自然会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折服。作文和做人密不可分。中学生现在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才能使其写出志趣高雅、言之有物的作文。

五、提高学生自评作文的能力,增强其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自评作文的能力。教师应把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原则。我平时很少动笔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而是把作文中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作为批改的依据,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修改。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参与作文的热情,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摸索和探讨。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学生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轨迹。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独特的见解和真情跃然纸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

上一篇:给书包瘦瘦身 下一篇:读书破一卷,下笔也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