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问

时间:2022-05-04 08:24:21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问

【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召唤。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会提问。

【关键词】课堂教学;敢问;探讨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创新始于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非常注重“问”的学问,因此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这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激发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的兴趣非常重要,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一、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乐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求问题罢了。”这句话一语道破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强烈的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来源。其实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的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善于引导,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而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可能提不出问题而在问题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或好奇却不知其解的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乐于提问,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鼓励学生,营造宽松氛围,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

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必得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用老师的爱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让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生活在宽松、和谐的世界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思考问题,才敢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这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孩子们提问不正确或提问问题浅薄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会导致该学生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沉默下来。课堂上表现出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怕提出的问题浅薄或荒谬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所以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时,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问题的行为,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提问题的勇气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心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沿着“敢问”的轨迹,不断创新,不断成长。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鼓励学生,营造宽松氛围,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放下架子,抛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利,允许学生提简单的问题。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这样,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2、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

上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专业学科的融合 下一篇:控制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