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5-04 07:13:18

[摘要] 目的 比较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予止咳剂及氨茶碱(4~6)mg/k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替酚片,(0.5~1)mg/次,每日两次;治疗组则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5mg,每晚顿服。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5.28%,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5.85%,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哮喘, 咳嗽变异性; 酮替芬; 孟鲁司特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24-02

笔者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分别使用酮替酚和孟鲁司特[1]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3例,并对两者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的106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最小6个月~14岁,平均(7.26±1.15)年;病程4~27个月,平均(13.7±1.54)个月。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5个月~ 14岁,平均(7.35±1.09)年;病程5~26个月,平均(13.9±1.6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5全国儿童哮喘防治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方案)[2]拟定。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作辅助诊断;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止咳剂及氨茶碱每(4~6)mg/k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替酚片,(0.5~1)mg/次,每日两次;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商品名:顺尔宁),5mg,每晚顿服。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缓解所需时间,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情况。

1.5 疗效标准[2]

临床控制: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或偶有咳嗽不需服药即可缓解。显效: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偶有咳嗽需服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咳嗽症状有所减轻,仍需服支气管扩张剂。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变,反而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5.28%,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77%;对照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1.31%。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头晕、口干、疲倦,未做任何处理,停药后自行恢复。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后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学者认为[3-8]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由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涉及由IgE等多种炎症介质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②某些致病因子直接刺激位于咽喉、气管、大小支气管上皮下的咳嗽受体,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引起咳嗽,或通过引起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引起咳嗽,且气管迷走神经感受器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顽固性咳嗽。同时可能此类患儿喘息所需乙酰胆碱浓度高于典型哮喘咳嗽的阈值,故咳而不喘;③支气管收缩引起机械性变形,牵引刺激咳嗽受体;④肺炎支原体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来说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非激素类抗炎药物,适合于治疗各种程度哮喘,特别是对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9]。本研究结果表明,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控制率为45.28%,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75.4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ami M,Kishi Y,Hamaki T,et al. The value of th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holo-sign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An autopsy-based retrospective study of48 patients[J]. Mycoses,2002,45(8):287-288.

[2] 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S]. 中华儿科杂志,1998,12(22):747.

[3] 宋玉萍. 11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45

[4] 朱波. 小儿变异性咳嗽与儿童哮喘[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2):32-33.

[5] 姜红,罗钢,姜红砷,等.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6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36-637.

[6] 李莉群.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7例临床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4):102-103.

[7] 赵瑞卿. 沙胺丁醇、罗红霉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08,48(4):89-90.

[8] 宋涛,侯晓利,李英贤. 氨茶碱、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42.

[9] 方薇. 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39-40.

(收稿日期:2009-09-01)

上一篇: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1例疗效分析 下一篇: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