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裸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04 03:08:29

浅析大学生裸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日关于“裸代借款”的讨论成为了网络热点问题,“裸贷借款”的对象以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主且女性居多,产生裸贷问题的原因包括学生价值观念不成熟、学校金融教育缺位和社会相关法规不健全等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融观念,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多方协作形成社会合力联合抵制不良贷款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裸贷;特点;原因;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加强,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负面价值观和反文化也随之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裸贷借款”的出现不但是社会问题的反映,而且说明了这一问题背后的社会价值危机。

一、“裸贷借款”的现状及特点

所谓“裸条借贷”就是贷款人拿自己的和身体的视频做抵押,向别人借贷;当借款到期无法偿还而发生违约时,放贷人就以公开照片、与借款人父母联系、将借款人的信息发送给其朋友等手段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裸贷借款”是自2016年5月“校园贷”事件出现后的又一恶性校园贷款事件。由于借款门槛低,手续流程简单,“裸贷借款”吸引了很多女大学生。另外有人披露,若贷款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贷款还清,将被逼“肉偿”,而“肉偿”就涉及到对社会道德底线的践踏,与“裸贷借款”问题会形成相倚问题,在“肉偿”问题之下还会有更多更恶劣的社会问题产生,这种链条式的社会问题将会对社会和谐造成极大威胁和冲击。

当前社会中裸贷借款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贷款学生以高等专科学校为主。据披露的资料显示,在“裸贷”的学生中,以师范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居多。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是因为高等学校针对学生贷款的渠道和管理比较严格,因此此类问题贷款平台在高等学校出现的几率较低;二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层次要高于专科学校的学生,所以在认知层面和价值观方面都会稍有不同,对于贷款方式的取舍会存在很大差异性。

第二,借款人以女性为主。“裸贷”对于女性的威胁要大于男性,因此其贷款对象多为女性。此次“裸贷”风波中的46人,有31位女性的个人信息清晰可见。一方面,在学校消费中,因为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消费之外,女性还会有化妆品、衣物等其他额外消费,女性的攀比物远远多于男性,因此女性的消费往往要高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消费存在盲目性和冲动性,因此对于贷款的需求要远远大于男性。

第三,借款者多为90后。31位女性年龄在18-47岁之间,24人为90后,14人是95后。已有9人标注逾期尚未还款,全部为90后。90后、95后的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对于很多问题缺乏理性判断,选择容易带有感性倾向。一方面,她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认知形成阶段的她们难以抵挡花花世界的诱惑;另一方面,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缺乏理性认识,因为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经历的人和事都比较少,所以容易上当受骗。

另外,借款人以河南、云南、贵州、山东的女性居多,近八成的女性身份证住址显示为农村。而“裸贷借款”中,学生的借款金额在1000元到2.3万元不等,其中多数人的借款金额在2000元到6000元之间。这也说明,学生有此需求,非法借贷在校园有市场,因此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二、“裸贷借款”问题产生的原因

“裸贷借款”之所以披着合法的外衣走进大学,并且在大学中大有市场,其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格尚在形成阶段,价值观不成熟,极易上当受骗;此外,大部分大学生面临着经济拮据的现实困境,有贷款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校园贷款由逼迫学生跳楼发展到“裸贷借款”,也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于金融安全问题的预防存在漏洞和隐患。具体来讲,“裸贷借款”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价值观念不成熟

随着消费改善、信用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群体对小额金融贷款的需求不容忽视,但如何在正_的价值观引导下合理消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陷入“裸贷”风波的女大学生,大部分人贷款是为了满足对ipad、化妆品、奢侈品等物品的消费,融入朋友圈。这种消费理念充分暴露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成熟,而这种不成熟的价值理念也成为引起“裸贷”问题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攀比、炫耀、虚荣等不成熟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才选择了这种愚昧的金融贷款方式。

(二)学校:金融教育缺失

学校金融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这种问题存在的间接因素之一。在当今时代,消费方式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金融知识在整个社会并没有相应普及。即在现实的社会消费中,金融知识与消费方式的发展是极不对称的,消费的理论呈现滞后性。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活跃群体,针对他们的金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裸贷”事件的发生,突出反映了学校在对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方面的责任不到位。

(三)环境:相关法律不健全

管理个人的道德水准较难,因为作为社会的个人,他们的行为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金融环境中,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造成“校园贷”和“裸贷借款”问题的原因。贷款者作为一群缺少信用能力的女大学生,她们通过“抵押”自己的来获得非法贷款,由于到期没有偿还能力导致和视频流出,又得不到相应的法律帮助。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金融环境中,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整个社会中,金融法律法规普及的社会空白。

对一个社会而言,个体膨胀的物质欲望很难精准控制,陷入“裸贷门”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借贷平台的生态,受制于一种风气。针对“裸贷借款”,不仅要剖析个体层面的原因,还要重视社会层面的原因。

三、解决“裸贷借款”问题的相关建议

“裸贷借款”事件的发生,社会让很多声音开始指责大学生不自爱;也有很多人从不同层面分析“裸贷”背后隐藏的社会价值危机。造成“裸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紧靠学生自己、学校是不够的;应该在社会中形成解决该问题的合力,学生、学校、社会、金融平合发力,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金融环境。

(一)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从自我意识层面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以后的人生和生活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首先,要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对于社会上形形的现象,要学会明辨是非,对于不明就里的活动要弄清事情的具体机理在做决定。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对社会主文化和社会正面事件的关注,塑造优良的人格和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认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盲目攀比,不冲动消费,严厉抵制拜金主义,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金融知识进校园,树立正确的金融观

学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应该将当前各地发生的“校园贷”和“裸贷借款”事件,向学生陈述其原委和利害,争取做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贷款链条的每个环节认清金融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陷阱等。其次,要普及必要的金融知识和贷款知识,从学理层面让学生了解贷款的程序、方式、要素等知识,向学生提供正面和反面相结合的案例,帮助大学生梳理正确的金融观念。最后,学校共青团要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金融知识的综合性平台。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做好金融普法工作

建立健全金融J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学校不良贷款现象提供法律依据。首先,应出台金融贷款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贷款的方式、贷款流程、贷款对象和贷款方等做出明确规定,规范金融界的贷款行为,将那些非法贷款和打着贷款旗号行不轨之事的行为剔除出金融界。其次,完善对不法贷款的惩治法规,对无良放款行为要严格监管,一旦发现,依法惩治,从严从重,用法律威慑不法行为,让这些违法违德行为在法律的阳光下无所遁形。再次,做好金融普法宣传工作,法律制定后,要在社会中做好普法工作,这样才能让国家意志通过成文规定深化到每位公民的人格当中,影响他们的行为。

(四)严格贷款监管,多方协作抵制恶性贷款

2016年4月15日,银监会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大高校要建立起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2016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抓紧开展针对新生的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按照《通知》中的要求,银监会明确表示要将“校园贷”当作整治重点来抓。在“校园贷”发生后,相关部门出台的系列法规表明了抵制不良贷款的决心。严格贷款监管,应该在学校、银监局、教育部等多方协同的基础上管理校园贷款。

上一篇: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行卷式”传播 下一篇:女性才德观对于清末民初闺秀诗评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