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4 02:00:28

心理康复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心理康复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失眠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心理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有效率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帮助更年期女性恢复正常的睡眠,提高其睡眠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失眠心理康复护理围绝经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7-02

围绝经期妇女患者由于生理的变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由于入睡困难,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影响到女性白天的生活工作,导致精神不振、烦躁、易怒、焦虑、疲惫、抑郁,甚至神经衰弱等。心理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有身心健康问题的人群的精神病苦、思想顾虑、疑难问题进行指导,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提升患者病人群的生存及生命质量的目的。笔者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门诊失眠康复专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5~61岁,平均(49.7±8.3)岁,平均病程(25.35±7.37)月;对照组:年龄46~60岁,平均(48.2±9.8)岁,平均病程(26.12±6.83)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1]: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醒后感不适、困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神经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失眠的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①因躯体疾病、精神分裂、严重抑郁症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患者。②治疗不合作者。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1.4.1.1针灸。取百会、神门、安眠。施针手法主要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补法。针灸时,患者取卧位,当患者感到酸胀为最佳。随证配穴: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用捻转补法;②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用捻转补法;③肝郁化火型加风池、合谷、太冲、行间,用捻转泻法;④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用捻转补法,再加太冲,用捻转泻法;⑤痰热内扰型加中脘、阴陵泉、丰隆、用捻转泻法。

1.4.1.2心理康复护理。①心理治疗:一般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解释、鼓励、说明等方法以达到减轻症状或清除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健康,使患者了解女性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度阶段,对健康影响不大,而且这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或适应,从而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此外,还可以教会患者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起到调节放松心情的作用,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根据病情选择性锻炼,不仅利于改善失眠状态,更有益于心理和身体健康。集体心理治疗,可以以讲座、经验交流、集体活动等形式进行。②心理调节:主要方法有:a.睡前减少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活动,因为体力活动虽然有助于睡眠,但睡前过度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精神兴奋,不利于睡眠。b.晚饭后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睡前可以喝适量的热牛奶有利于睡眠。c.保持卧室环境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床铺和被褥清洁、舒适。d.睡前不宜饮酒。虽然饮酒有暂时催眠的作用,但睡眠不实在,且易早醒。e.不要在床上看电视、看书,也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f.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睡眠;因为性生活后有疲乏感,并使人放松。g.自我放松训练—仍然是一种心理放松法,卧在床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全身肌肉慢慢放松。默念1-100的数字,不知不觉的不知道念到哪个数字就自然的入睡了。患者一般都能在练习过程中放松入睡。坚持一段时间训练此法,有良好效果。h.音乐疗法—心理放松,就能安然入睡,临睡前,来一段轻松、柔和的催眠曲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就象孩子躺在摇篮里听外婆讲故事一样的感觉无忧无虑的入睡了。i.睡觉前可以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既可以达到清洗脚部,又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的功能。以上方法提供给患者,让患者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4.2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3疗程。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观察指标。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实用中医精神病学》[3]失眠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入,醒后精力充沛,无其他自觉症状;显效: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间每天在3小时以上,伴发症状也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无明显好转。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由旺盛到逐渐衰退的过渡阶段,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对大脑抑制减弱,则易发生失眠。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认识,《素问》日:“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故而认识到妇女绝经前后诸证以不足,肾阴亏虚,冲任亏虚为基础,对失眠的病机认识主要是阳不入于阴,阴阳失调。

目前,针灸治疗疗效肯定,可调理脏腑的功能,百会是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位居巅顶,“头为精明之府”,取之不仅可宁神定志,与神门、安眠穴配合,更有协调阴阳,沟通上下之意。西医对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也给予了肯定,研究表明[4],针刺能够调节患者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雌激素分泌,重新建立部位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

本研究是在针灸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可以调节机体内环境,使身体处于最佳的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失眠属心神病变,日常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因此在治疗更年期不寐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像朋友一样同患者交谈,尽量开导患者的心理,引导患者用平常心去对待烦心事。同时嘱其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按时就寝或晚上出现睡意时就立刻就寝等,这些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可更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已经进入更年期而出现失眠症状的女性,应尽早采取相应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康复护理干预,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9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3]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98

[4]陈启波.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0):138-139

上一篇:跌倒坠床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下一篇: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