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抒情佳作

时间:2022-05-04 01:40:26

写好抒情散文,除了要广泛阅读优秀散文,善于借鉴他人的写作手法,勤于并善于在观察中思考、积累写作素材外,还要学会运用抒情散文写作的方式。抒情的方式有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常用的借托与咏叹。

一、善用借托,融情于叙。

借托的特点重在一个“借”字,可借“事”“物”“景”,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慨和感情。

1.借事托情。即在记叙了某件事情后,作者的情感有所触动,进而抒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抒情散文、人物传记中,多用这种方式抒情。借事托情不同于一般的叙事,它不求事件的完整和精细,而讲究叙事含情。借事托情,事情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但对事情寄以真情更重要。于琐事中见深情,在平凡中探真理,这是写好借事托情一类文章的关键。如何选择富有真挚情感的事情来因事抒情呢?这主要靠考生自己来发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计其数,但这只是所感、所知。如果单凭感知去写作,很容易流于肤浅,而懂得审美发现,则需要设身处地的感受、体验,需要心灵的审视和情感的共鸣,让物象和心象在心灵交接。如《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这篇文章的立意角度就很新颖,也贴近生活。考生善于审美发现,从极其平凡的事中,感悟到不一样的情愫。“春树”想去看外面的“世界”,因为要照顾爸爸和考虑到自己脸上的疤,只能留在家乡。后来受乡人和哥哥的启发,他办起了小学。故事有趣味性,主题很鲜明,更有丰富的感彩。这样的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传达出来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却十分打动人,真挚的感情也足以感染阅卷老师。可见,借事托情,不仅要求事情是关情之事,而且需要作者写出真实的感情,叙述中来不得半点虚情和做作。

2.借物托情,亦称托物言志。借物托情,关键是要选好借托的对象,即“物”。“物”选得恰当别致,就能有效地表达寓意。如何选好这个“物”呢?首先,作者要确立自己所要抒发的“情”,使事物的外部和内部联系合乎逻辑;其次要抓准“情”与“物”的相似点。借物托情时要形象地赋予所咏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或讴歌,或贬斥,都能使人从文字中感受出来。比如朱自清选择了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和正直人格的追求。因为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而这一切,与作者高尚纯洁、朴素无华的品格相似。这样,在对“物”的具体描写过程中寄托“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了主客观辩证的统一。

3.借景托情,就是触景生情。要想做到景和情在作文中的和谐统一,离不开作者平时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观察景物,不仅要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发生和发展,而且要观察到景物的内在意义。这样作者才能在客观景物中找到可以寄托感情的东西。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写的是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那“冷雨”的“冷”,是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这与作者淡淡的乡思乡愁、浓浓的故国之恋是何等的相似!冷雨之景与作者的思乡之情自然结合,便创造了一种感人的意境。再如《走进香山之中》这篇文章文情并茂,意蕴深刻,令人赞叹。文章以“红叶――树木――鸟语――秋雨”等为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个角度来描写香山。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第五自然段细致地写了香山的秋雨,同时又写出了香山丛林的气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凝练生动的语句直接抒情。“香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里为你驻足”等感叹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发现美、享受美后的欣喜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还有“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诗句的引用,非常自然妥当。全文联想想象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情思蕴藉。

二、巧用咏叹,振聋发聩。

咏叹法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记叙的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歌咏、感叹的手法。它往往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等。咏叹式抒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感情经历:大喜大悲,起伏跌宕;二是所记之事: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三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四是语言表达:震慑人心,感人肺腑。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它不是湖畔漫步,花前月下的窃窃私语,也不是触景生情,偶有所感;它是在内心世界骤起的感情风暴,势如潮涌,不可阻挡,是人间至爱与真情的撞击,是人性美与情感美的凝聚,因此,它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高尔基在《海燕》中反复咏叹,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战斗呼声,振聋发聩,凡读过它的人都曾因此激动,因此热血沸腾。如《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开篇出语不俗,尽情感叹,形神俱备:“如莲荷流连津塘,如峰壑痴迷斜阳,是实诚静默的固守成就了这旖旎千年的美丽。人,亦应老实忠厚,坚守本心,使人生永远美如四月,芳香馥郁。”这段文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眼前一亮。文章主体部分多用整句,长短句相间,富有节奏感,善用修辞手法,以文采取胜,有些句子采用诗歌“陌生化”手法,彰显文化底蕴的丰厚,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读来引人深思。

运用借托和咏叹方式抒情,要防止进入下列误区:一是不借而托,也就是抒情脱离了事、物、景和理,成了空穴来风,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二是咏叹情感时,喜怒无常,歇斯底里,盲目地宣泄,忽视了依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没有自然地流露和真挚地抒写情感。三是抒发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总之,只要你精心选择,情有所系,自然抒发,就一定能强化文章的抒彩,使文章感染人心。

上一篇:电气工程自动化现况和发展前景 下一篇:成功,便是勇敢向前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