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黎明静悄悄

时间:2022-05-03 10:42:05

楼市黎明静悄悄

在经历了楼市的疯狂上涨和冷却后,如今的购房者少了几年前的焦灼感,多了分泰然。

2009年第一季度,楼市就像春天吐绿的柳树,春意盎然,打算买套二手房的朋友赵女士讲了这么一个段子。

中介:您的房子现在还是卖120万吗?还能再便宜吗?

业主:对不起!不能了。而且现在卖135万了。

中介:客户真的有心要买,您能告诉我您的最低心理价位吗?

业主:心理价位?嗯……其实我心里想卖到150万!

中介:……! A'

据赵女士说,这来自于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在2009年的真实经历,业主与多个购房者接触后,最终以153万的价格成功交易。

赵女士今年36岁,7年前在北京望京某小区买了套房,那时还没想过孩子的问题。两年前,儿子出生,户口随老公落在了海淀,她寻思着将来要让孩子在海淀上学,那里的教育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划片上学”的规定,她决定在海淀区再买一套房子,一是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二是当作投资。

跑了多家中介后,赵女士发现,尽管现在的房价比起最高点降了不少,但是没有两三百万元想都别想地段好的大房子。权衡之后,她只好暂时放弃“改善居住”的愿望,以孩子教育为主。今年春节过后,赵女士和丈夫的周末时间几乎全都用来找房,已经看了近二十套房子。谈到感受,她说:“买房子的人真多,难道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

在北京回龙观某商品房小区里,有人也在为房子烦恼。

4月某个明媚的周日下午,32岁的笛笛妈带着一对儿女在小区的马路边擦车,6岁的女儿有模有样地帮着擦车身,3岁的儿子则是趁机兴高采烈地玩水。很快,银色的车身变得闪闪发亮,劳动结束了,孩子们开始和其他伙伴一起在草坪上打闹、戏水。笛笛妈则和邻居聊起上午备受“冷落”的看房经历。笛笛妈买房,不为投资,只因现在的住房太挤,两居室住着三代六口人。

新楼盘也在回龙观,去年下半年开始销售,主要是小户型。笛笛妈考虑着买两套相邻的小户型,打通后自住或者办公都合适。没想到,一进售楼处,她就发现与去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完全不同,售楼小姐不复当日的热情,呆坐了二十多分钟,无人接待,索要资料时,亦遭冷声冷言,于是愤愤然地出来,“市道一好,开发商的尾巴就翘起来了。”

笛笛妈说,现在的小区里,尽管大多数邻居只有一个孩子,但像她这样住房紧张,想买第二套房的人很普遍。2003年小区开盘价大约4000元每平米,尽管比周边经济适用房2600元每平米贵很多,但是从2004年开始,随着北京城区房价飙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落户郊区。

她说,2004年――2005年落户于此的邻居大多年龄相当:“大学毕业头几年,工资不多,处处要花钱,根本攒不下多少钱。像我们这些70年代出生的人,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父母养大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不能再指望他们支援子女买房子。当初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想的是先住着吧,等有钱了,再换大房子。谁能料到房价会翻着倍地涨?”

实际上,1980年代出生的独身子女们,即便有双方父母的倾力赞助,面对高价楼房,也有无力感。

1982年出生的小刘,在和女友交往3年后,决定于今年结婚,女友家人希望两人先买房后结婚。4月10日,小刘特意请假去“2009年北京春季房展会”看房,有人向他推销3000多元每平的“近郊房”,小刘不敢相信:“北京还能有3000多元的房子?”走近展台细看,“噢,河北香河啊!”

其实此前,小刘已经从北从南、从东到西把北京楼盘几乎细筛了一遍。北边的公园2008、富力桃园;东北方向的知语城、国风上观、北纬40;东边的常青藤、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东恒时代、壹线国际、首城国际;西南方向的远洋沁山水、保利百合等。他对这些楼盘的价位了然于心,来“春季房展”只不过是希望能碰碰运气。从他的疲惫神态看,显然当天运气不佳。

小刘说“五一”期间先带着女友回老家订婚。“谁知道房价还会不会降?我只知道自己口袋里的钱少。现在的房子动辄百万,即便双方父母给我们首付,还贷的压力也很大,20年贷60万,需要月供四五千,占我们收入的一半。我们再等等看,顺便攒攒钱。”

据记者了解,截至4月20日,除赵女士如愿在华清嘉园花107万买了套66平方米的1居室外,其他两位采访对象仍在观望中。笛笛妈说,还在看楼盘,希望找个地段、户型和总价都合意的房子。

对于这种购房者现象,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2009年楼市进入了消费者为主导的年代,“钱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购买不购买住房完全就在消费者有没有意愿、有没有支付能力来购买相应的住房”。

事实上,随着1970――1980年代生人的就业,中国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迅速放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中国各地平均初婚年龄在25岁左右,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5.5岁,尽管数十年间,中国婚育年龄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推迟,但依然可以看出19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处于家庭人口扩张期,具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无论是从婚育年龄、还是从收入层次看,1970年代出生、30岁至40岁的人群都构成了楼市改善型需求的主体。现在,1980年代出生的人正步入婚育期,首次置业问题再次凸现。这两代人绝对数量之大,导致自住需求表现旺盛。

不过在经历了楼市的疯狂上涨和冷却后,如今的购房者少了几年前的焦灼感,多了分泰然。

3月份,新浪网推出网民调查“春暖调查:北京楼盘热销会持续多久”,在5408名网友中,高达76.8%的网友认为北京楼市没有真正回暖,只是探底过程中的暂时反弹,70.3%的网友说现在不会出手购房。

尽管个别楼盘再现火爆抢购景象,近一半网友认为这是非理,还有两成人认为楼价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但低价楼盘下降空间不大,买不买看自己对房价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房价还会下跌,碰到价格合适的楼盘,需求就会主动释放。

就目前来看,市场仍然是冷静的,在个别楼盘火热的背后,是静悄悄潜伏的观望者。

上一篇:楼市回暖了吗 下一篇:全面理性调整,房市机会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