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发展

时间:2022-05-03 10:41:23

探索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发展

网络技术的普及,E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催生新的理念和结构不断形成和完善,产业结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理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科技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科学技术作用于劳动生产的各个要素,它促进了劳动资料的变革,机械农具替代手工农具,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对象的变革,航空航天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海洋探测技术等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资料。同时,现代科学技术扩大了生产力的有效需求,使得一批新的产业形式得以出现和发展,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壮大,促使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促进劳动效率和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与复制成为可能,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国度迈进和发展。

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的比重逐步超过农业;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形态。现代科学技术在提升了人类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促进整个人类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范围,改变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方式,为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上的时空界限,拉近了区域与区域、民族与民族的距离,使地球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各民族无一例外被纳人全球化的系统中。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从最初的步行到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再到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成本,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在民族文化“自我认识”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打破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自然壁垒,而且超越了其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族群之间的文化边界,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接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深度不断拓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障碍交流变成了可能,边缘化、地域化的传统民族文化间隔被打破,从而大大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给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现代科技在促进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科技促进了国际商业贸易、金融贸易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网络、通讯卫星、电视、影像技术创意了与传统的文化体验、文化生活不一样的各种现代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带动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如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所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是多层次渗透、全方位介人的,具体表现为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创意者的科技素养、形成激发创意和拓展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为创意产业提供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平台支撑等方面。现代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阶段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现代科技深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当代文化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推动了席卷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保护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国家文化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发挥民族文化的表现力、创新力和传播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范围,深化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深度,打破了民族文化边缘化、地域化、相对封闭式的发展状态,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现代科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也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寻找到了新的路径。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构筑的立体交通以及基于网络、影像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文化发展格局。现代科学技术使文化生产从相对封闭、分散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开放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效率。立体交通的构筑以及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完善,使得乡村封闭的文化发展格局被打破,城乡文化发展互补态势逐步显现。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力量的不断注人,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发端于区域和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的区域文化市场的发展,不但使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性知识得到迅速发展,如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活跃了城乡文化消费市场,为区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地方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区域性、民族性文化突破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受制于资金、成本、人才、物流、市场的制约,凭借现代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区域与民族文化可以突破区域的制约,走向国际市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成为可能。青海黄南州“热贡艺术”是15世纪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一种藏传佛教艺术,是当地人民主要的文化生产方式。为了弘扬热贡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展示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的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扩大热贡艺术的知名度从而将唐卡等热贡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青海省于2008年开始,每年在西宁市举办“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通过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文艺表演、艺术精品展示、艺术宣传周、学术交流、风情歌舞晚会推介营销方式,提升了热贡传统民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借助网络营销、网络订货、销售系统,将青海热贡唐卡艺术从地方推向世界,实现了地方传统艺术产业化发展。热贡艺术作品远销至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地,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的收益,青海热贡唐卡工艺产业已经成为热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技为文化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濒于毁灭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表征。多样性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或隐或现地受到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所构筑的商品、技术、知识等的影响。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遗产正日益被纳人全球化所勾勒的世界图景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的严重冲击,文化多样性正在逐步消失,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着周期长、收效慢、共享性弱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创新,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数字化处理便是人们目前采取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瞩目,数字化技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手段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目前国内就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了一些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例如:浙江大学虚拟故宫漫游,北京大学故宫数字化,微软研究院的兵马俑,南京大学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国内各种数字博物馆包括南京博物馆的数字化、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工程等等项目,为我国通过信息技术对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再创造提供了有益的方法与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克服了传统保护手段与方式的固有缺陷,大大提高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共享性、直观性,缩短了保护的周期,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协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文化交流与传播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多姿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加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的现实选择。由于各民族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的巨大差异,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理解偏差、观念隔阂,为了使世界各族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多样文化,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表现力的、直观性的方式讲好“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这两部民族演艺作品之所以受到国际认可,源于它们充分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特效,为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增强了地域文化的文化表彰力、艺术展现力,使艺术与技术、视觉与感受相得益彰。加之,互联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移动通讯、非传统媒体、非主流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的营销与推介,大大提高了地方文化的传播效率。现代科技凭借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快速便捷的传播体系和营销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和传播所探求的路径正是今后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可取之路。

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值得整个人类共同珍视、保护和推动其创新发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地域和民族文化。集丰富性、多样性、吸引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为一体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的转化,是实现区域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区域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技在促进民族文化资源向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转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意提升、品牌营销等手段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发展空间的拓展。现代科技促进了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生产从相对封闭的、分散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从而有力促进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不同地区、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丰富多样的区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诸如民族演艺、民俗文化体验、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等产业的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是区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的历史,至今已有1200多年。“小锤敲过一千年,一品富裕千万家”,新华村已成为云南著名的“民族工艺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华村的手工艺生产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在生产工具方面实现了电源动力和部分机械化生产,气泵、抛光机、压银片机、绞银丝机等新设备的引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云南大理州剑川的白族木雕,历来蜚声海外,尤以剑川木雕最具代表性。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剑川木雕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引进了平雕机与圆雕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同时,剑川木雕还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木雕的数字化图案,从而赋予传统木雕图案以新形式和新寓意,增强了木雕的现代性与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技艺在秉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适当引人现代科技无疑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大潮、争取市场主动的明智选择。

现代科技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衍生出多种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些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正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后发优势的业态,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等,同时,在民族文化丰富的中国,也要注重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的带动作用。现代科技为我国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云南美瑾奇奥传媒有限公司是云南本土专业的动漫企业,公司以“弘扬云南本土文化,发展民族动漫品牌”为创作理念,致力于振兴民族动画、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这片彩云护佑的沃土上,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为美瑾奇奥的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公司成立以来,引进海内外先进的创作理念,结合业内最新的制作技术,制作完成了云南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3D大型电视动画片《彩云南》,将云南极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向世界展示了这块“云南美玉”的绮丽风采。《彩云南》动画形象—“泡泡”,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年度十大最具产业价值动画片形象奖”;在“2010中国动画盛典”中,荣获了“2010中国动画年会评委会特别奖”;2010年9月,荣获“云南广播电视奖2009年度优秀影视广播剧奖”;2011年4月,荣获“美猴奖”提名奖;动画形象白族小姑娘“琪琪”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卡通形象”提名奖;2011年7月,《彩云南》荣获“首届中国•鄂尔多斯东胜动画推介会”国产原创动画优秀作品奖。现代科技的引进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正是美瑾奇奥成功的关键所在。运用现代科技整合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现代科技与信息网络为民族文化品牌的营销提供了路径。“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往往取决于传播技术的先进程度。’旧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信息技术的深人发展,构筑以科技为依托的现代传播体系已成为区域和民族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文化品牌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移动通信、互联网、手机报、流媒体点播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区域、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展示方式、营销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已成为区域、民族文化品牌提高影响力的关键。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在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运用现代科技努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全新网络服务、传播平台,为本省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珠宝玉石、影视、演艺、动漫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有序的营销平台,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云南腾冲和顺古镇,2005年“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2006年“中国十大最美丽的村镇”这两个大型评选活动,100多家媒体的介入,使得和顺名声大噪。和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此提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旅游膨胀发展的今天,和顺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它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更离不开现代媒体的宣传、推介和营销。《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茶马古道》、《大马帮》、《和顺的夏天》、《翡翠王》等电视剧的拍摄,更进一步提升了和顺的知名度。尤其是近两年来拍摄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的高收视率和电影《武侠》的高票房,使得和顺一时成为外来游客的目的地。《北京爱情故事》的热播,更使得“龙凤铃”成为和顺最畅销的旅游纪念品。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和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云南影视业的发展,“天然摄影棚”的雅称实至名归。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就了云南民族文化品牌,助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区域的软实力。

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体现了科技与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巨大能量。近年来,3D电影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视觉艺术盛宴,3D打印机为个体的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科技创新是助推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民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带动与促进,在科技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区域、民族文化必将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

作者:李炎元翠娟单位: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上一篇:谈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