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木 大学问

时间:2022-05-03 07:15:07

【前言】小积木 大学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住这儿!” “我住这儿!” …… 孩子们围在老师的身边,小手指着自己亲手为老师建起的大高楼,虽然不是很逼真,但也充满自豪与喜悦地争着抢着说。 望着闪烁童心光辉的五颜六色的“高楼”,望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满足。我激动地一一抱起孩子们...

小积木 大学问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说明了手和脑的关系,人的双手活动是由大脑指挥的,双手的活动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脑的发展也相应地促进双手活动的灵活。美国心理学家帕普拉和罗斯对游戏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插塑游戏中的任何一种游戏材料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插塑积木面积小,颜色鲜艳,能根据各种不同的拼插方法,创造出许多形象逼真,造型优美的物体,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加上插塑游戏少有规则约束,插成的造型可以随意挪动,拿得起,放得下,是其他积木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十分喜爱。因此,我对胶粒插塑游戏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游戏前的准备

1.兴趣――模仿。

小班的幼儿对五颜六色的胶粒插塑玩具觉得新鲜、好玩,但玩的时候又感到无从下手,常常无目的地拼拼插插。鉴于上述情况,我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把大班幼儿拼插的优秀作品,如长颈鹿、小兔、房子等,让幼儿观察,激励他们,“我们来学一学哥哥姐姐也来搭一搭吧”。于是孩子们仨俩一群,蹲着、站着、趴着,什么样的都有。小脑袋瓜凑在一起,小手勤快地摆弄着胶粒,那专心的程度,连淌出的鼻涕也顾不上去擦一把。 “老师,这是我们给你盖的大高楼,还有花园,喜欢吗?”

“老师,你住最中间,我们要爸爸妈妈也给我们买你住的这个楼,这样,我们就天天在一起了,好吗?”

“我住这儿!”

“我住这儿!”

……

孩子们围在老师的身边,小手指着自己亲手为老师建起的大高楼,虽然不是很逼真,但也充满自豪与喜悦地争着抢着说。

望着闪烁童心光辉的五颜六色的“高楼”,望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满足。我激动地一一抱起孩子们,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在他们银铃般的欢笑落地时,在他们光洁的额头留下亲爱的一吻。

2.材料――充足。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在游戏前,我还为幼儿提供了足够数量和足够品种的插塑,因为插塑材料是插塑游戏中的物质基础。每次游戏前,我都为幼儿提供三到四种不同类型的积塑,以满足幼儿拼插各种物体的需要,大中小班所用的材料的难易应有所不同,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丰富印象同样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

3.观察――引导。

我为使幼儿丰富印象,积累经验,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观察自然与社会,观察图片和照片,观察实物和范例。在采取这些方式时应指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入园的幼儿对插塑积木游戏较喜欢,兴趣也很高,但他们缺乏基本的插塑技巧和方法,只会将积木无目的、无规则地重叠起来,即使有意识地塑造某一物体,也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我先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地观察。观察时应从物体的形状、结构、颜色等方面着手,分析并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刚开始,我要求幼儿观察周围的简单东西,如:小椅子、桌子、小床等,幼儿根据指导,一下子就抓住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它们的基本特征,以强化印象和记忆。

在幼儿掌握了简单的插塑技巧后,我要求幼儿对每件事物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我采取提问、建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使幼儿在观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式,为开拓幼儿的思路提供条件。如:一只小羊造型,我除了从正面观察它的形状外,还可以从背面、侧面去观察,让幼儿得出结论: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时,所看到的各个侧面都是不同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很自然诱发了幼儿在游戏中从不同角度和方面,采用不同方式,不同侧面去表现某一事物的想法,从而增强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意识。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发展了幼儿的能力,同时,使幼儿手臂肌肉和手腕也得到了锻炼。

二、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1.从观察到印象,从印象到再创造。

幼儿掌握了插塑的基本技能、技巧,创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由于知识的贫乏,常会使门儿少了把,长耳朵的兔子变成了短耳朵兔子,为此我经常组织幼儿到园外观察。有一次,小朋友搭了一座桥,可搭出来的桥面都浸在水里,于是,我就趁中午散步的时间带幼儿去参观大桥,一次不够就动员父母陪着去。通过不断观察和创造,终于搭出了满意的桥,让幼儿从观察到创造,再从创造到观察,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钥匙,锻炼了幼儿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毅力。

2.从建造单个物体到插塑主题游戏。

由于幼儿的思维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插塑游戏中,幼儿往往是以具体情节的游戏内容为支柱来认识材料的性能、用途等。因此,不断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对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幼儿技巧的熟练,知识的不断积累,创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表现能力也逐步提高了。从中班起就转入了简单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构造。最初可启发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如:让幼儿说自己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室里有什么,然后要求幼儿构造一个幼儿园。随着游戏的开展和幼儿能力的提高,主题逐渐扩大、复杂,可由幼儿自己提议决定主题,让他们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作。如:构造幼儿熟悉的公园时,我先让幼儿讨论,公园里有什么,你打算怎么去搭,然后幼儿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商量,谁搭什么,每个幼儿自己搭,碰到困难大家商量解决。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公园的周围有什么,开辟更多的创造渠道,这样公园旁边拼插了儿童乐园,道路两旁有路灯、花草树木、栅栏――一座美丽的公园便应运而生了。

3.增设辅助材料,培养发散思维。

如果局限胶粒插塑积木去构建物体,那么主题游戏显得单调,缺乏生机,因此,在创造过程中,让幼儿进行发散性联想,自己寻求其他方法和辅助材料,永远保持游戏的新鲜感,从而将游戏不断向前推进。如:当引导幼儿认识一般积木并进行搭建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寻求类似特点的辅助材料进行游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会联想到用小花盆、火柴盒、包装盒等物品,来替代积木材料进行相同内容的搭建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游戏材料的玩法,一物多用,一物多玩。这样,幼儿在插塑游戏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已跃跃欲试地开始了。

4.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

三、游戏结束后的评价

《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如果单一、权威性的小结只会让幼儿感到玩时守纪律、有创新是为了取悦老师,获得表扬。要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就必须采取主体取向的评价。

评价时,我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打算怎样解决等方面想一想、说一说,再请幼儿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让幼儿参与评价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更多地了解别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样等等,并引发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模仿、创新。

桌面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但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利用好桌面游戏这一平台,让幼儿在胶粒插塑游戏中尽情翱翔。

上一篇:高职供配电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下一篇:语文课上怎样处理学生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