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与米芾关系考

时间:2022-05-03 05:28:08

王庭筠与米芾关系考

公元1115年,兴起于北方、源于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定都按出虎水旁的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建立了金国。随后,金相继灭掉了辽与北宋,占据辽国的全部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一带的中原地区,并与南宋形成长达近百年的对峙。金代文化在保留其女真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诚如《金史・艺文传》中所述:“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于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在金代,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其中王庭筠就是一位集文学、绘画、书法于一身的一代大家。金人曾有诗称赞:“郑虔三绝旧知名,付与时人分重轻;辽海东南天一柱,胸中谁比玉峥嵘。”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对王庭筠的认识愈来愈模糊,仅仅停留在因其书法写的一手好米字而被认为是米芾的外甥,以此佳话而广为流传。探究历史的真相,王庭筠真是米芾的外甥吗?

一、米芾外甥说

有关于王庭筠是“米芾外甥说”,现多见于各种书画常识类书籍、辞典、著述,如在河南美术出版社《书法知识千题》、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博物院《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法书篇》等书中可以看到,甚至在一些专业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学者著作、文章中偶有出现。同样,当我们用电脑在百度百科词条上输入“王庭筠”关键词,也能得出“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今营口熊岳)人,米芾之甥”的介绍。

明清以来,“米芾外甥说”即有之,此说出现大概最早见于明人解缙《春雨杂述》里有关于书法的《书学传授》中:“庭筠,南宫之甥”句,后来记载在雍正年间编的《山东通志》上,所以此说得以在坊间流传开来。然而历史中的王庭筠生平、家世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王庭筠生卒年、家世谱系

对于王庭筠本人的生卒年问题,在留存下来的资料中,我们只能从《金史・王庭筠列传》《中州集》《王黄华墓碑》三种文献的记载来探究。文献中对王庭筠具体生年均无记载,还好都有卒年纪年;但问题在,对于王氏过世时的年龄记载不一。依《金史・王庭筠列传》,王氏卒于泰和二年(1202年),时年四十七;同时元好问所编《中州集》里王庭筠的小传也记云:“卒官,年四十七”。而元好问《遗山集》卷十六《王黄华墓碑》却载:“期年,罹此不幸,春秋五十有二(此年也作泰和二年)。”这样王氏卒年就确定无疑即泰和二年(1202年),但是生年以其卒年为据推演就存在两种说法。但是《中州集》《王黄华墓碑》均出自元好问之手。为何会出现两种说法呢?

元人纂修《金史》,诸多人物传记均出于刘祁《归潜志》和元好问《壬辰杂编》《中州集》,故《金史・王庭筠列传》王氏“卒,年四十有七”与《中州集》所载相同。《中州集》撰成于宋理宗淳v九年(1249年),是元好问以金朝遗老之身份对前朝事迹追述,难免出现时间偏差。《王黄华墓碑》就不同了,近人金毓黼在《黄华集》卷八有按:“《中州集》盖据所闻书之,故谓(王氏)卒年四十有七,《墓碑》则据其子万庆面请而书之,故谓春秋五十有二。”因此,我们认为王氏的生年应以卒年五十二岁为准推算,即推得生卒年应为1150―1202年或1151―1202年。

关于王庭筠的家世,多依《金史・王庭筠列传》为据,知其父名遵古,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学士。仅此而已。笔者据近人金毓黼所辑《黄华集》卷八《王庭筠传》所见,知王氏应为汉太原王烈之后。据《王氏谱牒》可知:王庭筠父名遵古,母张氏。那么,庭筠为米芾之甥一说就有了很大的疑问。又据《遗山集》卷十六《王黄华墓碑》载:“公(庭筠)太师南阳郡王张公浩之外孙也”。《中州集・张汝霖传》也作:“王子端内翰,太师之外孙”。《黄华集》中金毓黼亦按云:“先生父遵古,入京未久,当即下世,母张氏则太师南阳郡王浩之女也。”由此知其外家应为张氏一族;再加上米芾生于宋仁宗皇v三年(1051年),和王庭筠生年(1151年)相差一百岁,“米芾外甥说”自无法成立。

三、结论

在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总会附有书家的逸闻趣事之类话题广为流传并成为后世之美谈。明清以来,人们对于王庭筠及其所生活的金朝历史有所陌生,包括大才子解缙也对金代历史人物的认识有所模糊而误以王庭筠为米芾之外甥。随着雍正年的《山东通志》录入此说,所以“米芾外甥说”以讹传讹,在坊间流传开来。

金人王庭筠书法取法米芾,有作品流传并显自家面貌,墨迹有其《幽竹枯槎图》和李山《风雨杉松图》二画后的诗文;碑刻有《博州重修庙学记》《庙学碑阴记》《涿州重修蜀先主庙碑》。鲜于枢叹其书画皆精,有“元章之后,黄华先生一人而已”的评价。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

上一篇: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新思路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