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社会智力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05-03 05:14:57

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社会智力关系的研究

摘 要:采用关系攻击问卷和社会技能量表对广州地区共39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及其与社会智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一是超过2/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二是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社会智力组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组大学生在关系攻击行为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社会智力是预测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智力;关系攻击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1-0061-02

一、问题提出

自桑代克(Thorndike)于1920首次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以来,社会智力受到社会许多领域的广泛关注。虽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但对究竟什么是社会智力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基于行为表现的定义,有基于社会认知的定义,也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定义。尽管对社会智力有着这么多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仍然可以概况其中的共同点,即社会智力是主体的一种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与之和谐相处,并能够借以表达自我与自我实现的能力,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智力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适应方面,学前儿童有较高的社会智力才能与同伴和谐地交往(Corsaro,1985)。学前儿童如果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能与同伴发展良好的关系,就很可能会影响其今后社会智力的发展,导致其适应不良,包括学业(Parker&Asher,1987)、情绪紊乱(Parker&Asher,1987)和被同伴排斥(coie&kupersmidt,1990;Dodge,1986)。Bukowski&Parker(1998)研究发现,社会智力适应行为还与主观幸福感有着高度相关。此外,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也表明,他们有长期的社会交往障碍,许多精神病患者根本就没有培养起社会交往所必需的能力。TracyL.&StephenMiller(2000)研究发现:人格分裂精神病患者缺乏必要的社会技能。

关系性攻击行为作为攻击行为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指通过破坏威胁控制他人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伤害的目的。例如:通过散布关于某人的谣言使其他人拒绝与其交往、通过排斥某个孩子参加游戏活动从而报复他、有意退出某种关系来伤害或控制他人等。关系攻击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攻击,有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不同于外部攻击实施的直接性和影响的明显性,关系攻击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攻击者这种隐蔽的攻击行为与攻击者本身的社会智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国内对攻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攻击或言语攻击方面,尽管关系攻击行为在校园内时有发生,但国内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主要对关系性攻击行为与社会智力的关系作一简要探讨,以期对攻击行为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了广州地区大学生共392人,其中男生190人,女生202人。

(二)测量工具

1.攻击量表

采用梁凤华修订的Loudin的关系攻击自评问卷的,该问卷由9个条目组成,五级计分,计分时均反向计分,高分表示有较多的关系攻击行为,低分表示关系攻击行为较少。该问卷信效度良好,本次测试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

2.社会技能量表

采用于鲁文(1995)翻译的美国心理学家Riggio于1986年编制完成的社会技能量表(social Skills Inventor SSI)[6]。SSI的中文版共有90个项目,是一个包括接收、解释和理解社会信息等技能在内的多维的量表。SSI共分六个分量表:情感表达性(EE)、情感控制性(EC)、情感感受性(ES)、社会表达性(SE)、社会控制性(SC)、社会敏感性(SS)。每一个分量表各占15题。该量表采取5分制记分法,每一分量表的分值范围在15-75之间,并可根据各量表的得分得出SSI的总分。一般说来,分数越高其个体的社会智力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则就越低。

(三)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进行团体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任主试。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

392名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平均分为(21.01±5.52),把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人数归为高关系攻击组,人数为5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5%,把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人数归为低攻击组,人数为66人,占比16.8%,剩余的为中等攻击组。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等关系攻击组的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二,并且还有接近15%的受调查大学生为高关系攻击组,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具有关系攻击性。

(二)不同背景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为探讨个体背景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经T检验发现,在三种不同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社会智力的相关关系

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社会智力越高,其关系攻击行为的倾向则越低。大学生社会智力的组成因子也与关系攻击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四)不同社会智力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差异检验

将大学生社会智力得分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根据27%原则对被试进行分组,选取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剩余的为中间组。将三组的关系攻击得分进行差异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关系攻击上,不同社会智力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通过事后比较发现高社会智力组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组大学生在关系攻击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都达到了0.000。

四、讨论

(一)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现状

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迫切希望同外界进行交往和得到外界的认同,但由于自身个体的差异,如性格、社会交往能力等的不足,从而使得某些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又容易使得大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容易对他人产生关系攻击行为。这必须引起高校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充分注意,及时做好大学生的疏通、引导工作,减少关系攻击行为事件的发生。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女性和男性在关系攻击行为中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社会规范的不断变化,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更多地从原来直接的外显的攻击转为更为隐蔽的关系攻击,尤其在教育程度较高的男女大学生中可能更加认可这种攻击方式,因此在调查中并没有显示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关系攻击,而男大学生更喜欢外显攻击。

(二)大学生社会智力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证明了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社会智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智力越高,关系攻击行为倾向性越低。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智力高、中、低组的差异检验我们可以发现,高社会智力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大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社会智力是预测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

具体来说,不同的社会智力因子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六个因子中,情感控制和社会控制与关系攻击行为的相关达到了显著,而其他四个因子与关系攻击行为的行为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系攻击行为主要与大学生的行为与情绪控制行为有关。面对冲突和人际压力时,对本身情绪或社会行为的控制强,则发生关系行为的可能性越低,相反,如果缺乏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则发生关系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鉴于以上研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其适应和发展。

五、结论

第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等背景因素不影响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

第二,大学生社会智力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Ford,M.E&Tisak.M.S. A further search for social intelligence[M].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196-206.

[2]Cantor,N&Kihlstrom.J.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intelligence[M].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87.

[3]蔡笑岳,杜建彬.大学生社会智力测量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1,37(4).

[4]Crick NR.Relational aggression: the role of intent attribution,feelings of distress,and provocation type[M].Dev Psychol,1995,7:313-322.

[5]梁凤华.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5.

[6]于鲁文,等.社会技能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2,(2).

[7]谭雪晴.某高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

[8]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1).

[9]佚名.具有攻击行为者的五种心态[J].健康大视野,2001,(1).

[10]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不会唱国歌的国王 下一篇:人际关系不良的小学生心理援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