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魔术”:偶像变雕像

时间:2022-05-03 03:39:34

中国式“魔术”:偶像变雕像

杭州将为孙杨、叶诗文建雕像

2012年8月10日下午,两位获得伦敦奥运会金牌的杭州运动员孙杨和叶诗文回访了自己的母校陈经纶体校。在欢迎仪式上,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说:“孙杨、叶诗文是我们杭州的城市英雄,给他们塑像,可以激发市民的荣誉感。将来等我们杭州奥体中心落成以后,还要给英雄们建‘星光大道’,留下他们的手模、脚模。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对于刚刚获得奥运冠军的两位年轻选手来说,建雕像是不是过度奖励呢?对此,赵荣福表示,为孙杨、叶诗文塑雕像的想法,只是延续杭州市为杭州籍奥运冠军和残奥冠军塑像的惯例。目前,杭州市体育馆门口已经立起四座冠军雕像,分别是吴小璇、楼云、罗雪娟、郑雄鹰。在之前的中国奥运史和残奥史上,这四位冠军,可以说代表了杭州体育的最高成就。孙杨和叶诗文伦敦破世界纪录夺金,成了杭州乃至全中国的骄傲,在成就上已经不逊于前人。

那么,孙杨、叶诗文仍是现役运动员,适不适合建雕像呢?有网友认为,雕塑落成之时,罗雪娟也未退役,因此孙杨、叶诗文并不是破例。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两位游泳冠军为杭州争光,应该得到尊重和奖励,但建造雕像有点夸张了。

雕像作为一种具有美化城市功能的观赏物和纪念物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存在着。在世界上的不少城市,雕像甚至已成为城市的象征。然而,我国的某些城市,在制作雕像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雕像的审美价值与纪念意义,而是热衷于走娱乐化、功利化线路。2012年8月,杭州市将为刚刚获得伦敦奥运会金牌的杭州运动员孙杨和叶诗文建雕像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关于城市雕像的争议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再联系近期发生的“襄阳拟建郭靖、黄蓉雕像”“乌鲁木齐‘飞天女神’雕像仅存十余天就被拆除”等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股“雕像热”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杭州是一座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城市,城区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雕像。从著名的坡、秋瑾像,到“喝大碗茶”的群雕、曾被偷走过的吹泡泡“铜少女”像,以及柳浪闻莺的“晨练”雕像,似乎没人觉得这些雕像有何不妥。

与那种裸的权力崇拜、充满铜臭的成功崇拜不一样,给孙杨、叶诗文两名奥运冠军建雕像,是为了表彰他们为这座城市、为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了激励人们学习这种奋勇拼搏的精神,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有什么理由反对建造雕像?而且雕像建成后,人们从那里经过,回想起运动员的夺冠风采,从中分享一份快乐,激发内心追求卓越的勇气,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摘自《京华时报》

立雕像虽代表着荣誉,却在无形中给人套上一个枷锁——对两位冠军而言,更是背负了某种精神压力。你看,你们都立雕像了,得给年轻人树个榜样吧,否则对不起人们的集体瞻望和膜拜。这样一来,做什么都得掂量着,做什么心里都有一尊雕像压着他们。这未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给孙杨、叶诗文立雕像,到底该不该呢?我觉得,首先得问问当事人的意愿。人家孙杨、叶诗文没意见。觉得立个雕像可以展示他们更美好的形象,这事儿问题就不大。但人家不同意,你非要给人家立个雕像,恐怕就有些过了。

——摘自《华西都市报》

孙杨、叶诗文在东方人原本不占优势的游泳项目上夺冠,几枚奥运金牌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成为民众追捧的“英雄”在情理之中。他们这么多年的付出和成就,也完全配得上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但说实话,官方要为两人建雕像的举动,倒是有点画蛇添足。

其实,无论是奥运金牌还是公众的追捧、商业的赞助,都已经给予运动员应有的回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优秀运动员的价值不会被埋没,完全不需要官方来过度“锦上添花”。官方与其忙着奖励冠军、给冠军建雕像,不如多花一些精力去建设公共场馆、体育设施,比如多建一些游泳馆等。相比于热炒冠军,这无论是对一项运动还是对社会,都更有价值。“要冠军不要运动”的“冠军热”,该降降温了。

——摘自《新京报》

平心而论,对奥运冠军给予一定的褒奖,绝无不可,但怎么褒奖应是一门学问。据报道,加拿大对奥运冠军奖励2000美元,美国奖励25000美元。英国则一分也不奖励,不过,可以用金牌获得者的照片,为他(她)做一枚英国皇家邮政邮票。我国的奖励则比较多元,除了金钱奖励,有的运动员还能获得相关荣誉称号,甚至还能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国情不同,体育制度不同,各国对奥运冠军的态度和奖励有所差异,这很正常。但是,不管怎么奖励,都应该靠谱,起码做到三点:一是有个限度,不能什么都奖,什么承诺都敢许;二是避免“造神”;三是在“锦上添花”的同时,别忘了“雪中送炭”。给奥运冠军建雕像,出发点也许无可厚非,但在传统语境中,这种做法显得过于招摇,有“神化”冠军之嫌。

——摘自“四川在线”

A:襄阳拟建郭靖、黄蓉雕像

据媒体报道。2012年8月初,湖北省襄阳市斥资百万元建造郭靖、黄蓉雕像。郭靖、黄蓉雕像名为“射雕情缘”,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的故事人物为原型。雕像采用铜铸内发光技术,由郭靖、黄蓉依偎像及一把张开的弓箭造型组成,含箭总高度约11米,其中底座约1.4米,人物约4米,预计8月底建成。建成后,郭靖、黄蓉雕像将成为襄阳的又一文化名片。

针对此事,社会舆论赞同者有之,但更多人持批评和质疑的态度。由于社会争议较大,当地已暂缓雕像建设。

声音

建造郭靖、黄蓉雕像,有何不可?首先,郭靖、黄蓉虽是虚拟人物,但确实是和襄阳有关的正面元素,为其塑像以增强旅游吸引力并无不妥。第二,金庸的影响力不用多说,众所周知的东西才会引发大范围的关注。第三,借虚拟人物建设城市品牌,他国早有先例:西班牙马德里的堂吉诃德像、丹麦哥本哈根市的美人鱼像、日本鸟取县70米长的柯南大桥……这些文学人物或形象都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谈到文化建设,不能光谈物质财富的建设,还要在精神层面上有所建设;不光要为现实着想。还要为后代留下点好东西。

——摘自《西安日报》

上一篇:高三VS.青春期完成自我蜕变 下一篇:物理教师应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