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式改革

时间:2022-05-03 03:04:40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式改革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目前,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所面临的情况看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国酒店行业起步较晚而且行业教育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国家对酒店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高级酒店人才的缺少,造成快速发展的酒店管理市场需求严重断档,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教学结构不合理,造成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酒店管理层的要求。要改变酒店管理教育的现状,就要大胆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与创新考试办法,实行理论与技能“双达标”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重理论考试轻技能要求的做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与市场相连接,强调酒店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载体,将更广泛的教育要素与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施“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倡教学中采用国际通用的酒店职业培训技术,多方面培养酒店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酒店教学方法的探究

1、如何合理安排酒店教学方案。受传统酒店教学思路的影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还不够明确,容易把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混为一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普通高等院校基本相同,在实践培训中体现不出高职院校突出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出了问题。那么,如何制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呢?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准、良好的创新思维,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具备高级酒店管理思想的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根据上述内容,明确了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方案就有了具体的方向和策略。其次,在教学中要以注重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所有的教育要素应指向就业、指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明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强调面向酒店管理中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方案的制定不应按学科需求安排,而应根据适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第三,教学方案制定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合理安排。酒店理论教学以适用为目的,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突出专业技术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是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产生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性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校企合作开展的校外实践教学,两者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虽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抓好理论环节的,强化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只通过校企之间开展实习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在进行校外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实践培养实现两条腿走路。但是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某些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校内实践工作严重忽视,在高职院校内没有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平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2)许多高职院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组建了包括了酒店前台、餐饮、酒吧及客房于一体的实践基地,但存在由于在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开放时间等方面建设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3)传统的高职酒店校内实践教学的方式,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进行改善。(4)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一些高水准的酒店已经不再满足高职院校输送普通服务人员的需求,而是要求学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而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只通过理论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对酒店服务理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加强校外实践性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是现代酒店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成长,酒店专业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方针,积极转变观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较早地适应现实酒店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联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同时便于学校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吸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酒店教学的质量。“教、学、做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酒店高级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系统的了解到一个酒店的运行管理情况,有效的锻炼了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酒店管理技巧运用到现实工作中,但是目前在对外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的安排和酒店经营的情况发生了冲突,直接给酒店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时,所从事的任务过于简单或者单一,实际接受的实践性的培训较少。(2)酒店对外实践教学的师资结构存在问题,该专业老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对酒店的实际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老师,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但对现实的酒店管理,缺乏对实战的经验。(3)在酒店教学中存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的内容存在不相符的情况,由于教学内容的落后,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酒店相比存在严重的不符,使得在酒店实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去。

面对上述对外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外实践教学呢?我认为对外实践的培训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实习过程,学校和企业要保证合作的连续性,就需要在广泛细致的调查、反复协调和认证的基础上,选择理想的酒店作为学校紧密的合作伙伴。应具备:首先,有较高的酒店级别,因为级别的高低直接反应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的水准,选择高星级的酒店,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是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得到锻炼。其次,要有充足的客源,保证酒店的正常运营,给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学生在酒店中进行实践学习,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进行支付。在对外实践教学中,学校和酒店之间要在合作方面产生的权力和义务签订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学校和酒店的合作期限、合作模式和方法、实习学生的人数、管理制度、薪酬奖励以及相关费用的支付等相关权力义务的关系。对外实践教学合同的签订,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防止任何一方随意的退出或者毁约,保证的双方的义务的实施和权力的享受。另一方面,保障工学结合阶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坚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让学生在实习期内,到多个不同性质的酒店进行岗位实践,使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快提高。

4、注重酒店英语教学。在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水平不高,酒店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受传统英语教学思路的影响,将重点放在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上,忽视英语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过于单一。此外,部分英语教师对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的方法简单,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很低。要使我国酒店实现国际化标准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英语教学思路进行改革,彻底改变学校、老师及学生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错误观念,培养出更多的酒店管理人才走向国际化市场。

酒店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哪以及如何开展,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重点需要探讨的话题。我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应结合酒店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将理论英语学习与实践英语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日常课本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扩充学生掌握酒店英语核心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典型的语句及特殊的用法、改正不正确的发音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向互动型、情境型及讨论型等教学模式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里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英语理论水平得到稳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英语的对外交际能力,通过在酒店工作,着力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及灵活应变的技能,尤其是能够轻松地处理酒店日常涉外业务活动。

总之,发展高职酒店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创新酒店英语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流能力,为我国酒店行业水平与国际化接轨做好准备。

上一篇:远程教育领域研究内容框架综述 下一篇:校本专业评估矛盾及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