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对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

时间:2022-05-03 11:59:12

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对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对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60例意识清楚的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调节、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遵医嘱给予药物通便,及一般性指导。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对便秘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入院时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均无差异(P>0.05);48h后,对照组有80%患者的便秘缓解,而干预组有96%患者的便秘缓解,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护理干预;腹部按摩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8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30-02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生率30%-60%[1],便秘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对脑血管疾病本身的康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增加疾病的死亡率[2]。因此,应及时给予脑卒中卧床便秘病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本篇在护理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对比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措施两种方法,前者使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秘得到缓解,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本组60例脑卒中便秘患者为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28例,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确诊;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岁。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楚,两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指导(如:脑卒中基本知识、卫生宣教、药物指导等),不做其他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遵医嘱给予口服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酚酞片(即果导片),规格为50mg/片,150-200mg/tid。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与腹部按摩方法。

1.2.1护理干预:

1.2.1.1情志干预: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安危及预后,对此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加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排便的重要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以及发生便秘时对疾病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得以重视,通过礼貌、诚恳交谈,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消极因素。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病人不要因害怕弄脏床单而不敢进食,从而加重便秘的危险,病人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叫其他人到病房外避让等。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取得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情感,减轻其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1.2.1.2排便习惯的干预: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姿势,每天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早餐后30~40min。患者平时有便意时,应立刻排便,不能刻意忍耐,以避免造成意识性便秘。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对卧床患者按时给予便器,做排便动作10~15min,以促进正常排便反射形成。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位排便,可略抬高床头15~30°。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正确利用腹压助排便,指导患者正确屏气,收缩腹壁肌肉,同时护士双手按压病人腹部,与其一起用力使大便顺利排出体外。

1.2.1.3饮食干预:脑卒中患者的饮食一般是以低盐、低脂、低淀粉、低胆固醇、高纤维素与高矿物质为原则。因此,应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每日膳食中纤维素含量在30克以上,少食多餐。热证病人可服用性偏凉的食物,如荠菜、鲜藕等。必要时每天可进食适量的有肠道作用的食物如麻油、蜂蜜,核桃等。增加水分的摄入量,水分摄入不足也是脑卒中发病的一危险因素,除急性脑水肿高峰期外,患者每日晨起空腹饮温开水一杯,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份润肠通便。

1.2.2腹部按摩。其方法为患者平卧,宽衣松带,术者站其右侧,以右手平放在患者腹部,沿升、横、降结肠体表投影部位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病人能接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每次按摩10-15min,每天2-3次。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4小时内排便,排便顺利,性状正常;显效:24-48h内排便,排便无明显困难,大便规律,性状基本正常;无效:48h以上未排便或仅排少量颗粒状便,排便困难。

1.4统计学处理其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见表1)

表1两组间短期疗效观察

(表1提示):干预组30例患者,29例在48小时内能顺利排便,总有效率96.7%;1人无效,经不保留灌肠排出粪便。对照组有效率80%,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用x2检验,x2=4.04。

*P

3.讨论

3.1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脑卒中后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排便反射的形成,加上治疗期间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改变了原来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导致肠蠕动能力减弱等原因,极易引起便秘,一方面可使大量毒素集聚在肠道内,被吸收进入血液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脑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时用力排便使腹内压和颅内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破裂,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3.2影响便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因素、食物与液体摄入、活动与排便习惯、疾病与药物等。3.2.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便秘的主要因素。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安危及预后。而此种心理状况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同时心理因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发生便秘。

3.2.2饮食因素:患者及家属对饮食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为加强营养,食物过于精细,低纤维高蛋白的食物摄入多,而水分过少,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上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易导致便秘。

3.2.3忽视排便信号:患者由于治疗或环境原因,当出现便意时有意识的克制或忍耐不立即排便,使排便反射逐渐消失,继而导致便秘。

3.2.4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方面,因病情医嘱一般都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的减少易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导致便秘。

3.2.5如果长期滥用或过量使用酚酞片可造成电解质紊乱,易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痉挛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如使用其它泻药,特别是刺激性泻药反复使用可刺激肠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加重便秘。如滥用药物或反复灌肠均可导致便秘。

3.3良好的医疗环境,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通过主动、耐心、热情、真诚的关注与沟通,指导患者有效的自我照顾,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腹胀;摄入含纤维素丰富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增加水分摄入,一方面可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软化大便,使大便易于排出。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以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

3.5脑卒中患者仰卧位床上排便时,不能很好地利用腹压,影响大便的排出,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正确利用腹压助排便,这样可避免患者用力过大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加重病情。

3.6按摩疗法能改善肠道功能,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及大肠推进型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

3.7祖国医学将便秘分为两类,病变主要部位在大肠,遵循中医理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法则,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通过腹部按摩不仅能调畅气机,通腑降浊,而且还能健脾益气达到泻实补虚治疗便秘的目的。

3.8通过(表1可见):干预组患者便秘治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无效仅为1例,(其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及腹部按摩无法到位。)而对照组为6例,与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这与针对引起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实施腹部按摩有关。通过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以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使其主动调整心理状态、饮食结构,并自觉养成了良好的排便习惯;按摩腹部可以加强胃肠功能,调畅气机而达到健脾助运的目的,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促进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

综上所述,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腹部按摩,可使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即避免了加重病情诱发因素,又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永静、张振路、张力燕,等.卒中后四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4):16-18.

[2]Lofmark U.Hammarstrom A.older spoke patients,negotiations with In the hierachic medical context[J].J Clin Psychiatry,2005,66(6):708-716.

上一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 下一篇:ICU患者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