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新思考

时间:2022-05-03 10:56:01

基于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作者在参与科研、收集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对比西医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指导临床、改进疗效等过程,发现很多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走入机械借用西医科研方法而忽略其自身特点的窘境,导致中医过于西化,中西医结合疗效优势未能真正体现,科研带动临床发展效果不明显。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新思考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淅的认识,没有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究其原因,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科研上完全机械地借用西医科研方法而忽略中医自身的特点有关。本文通过对现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关于科研常见模式与误区、中西医结合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中西医结合学科科研方法误区的思路和方向。

一、现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关于科研常见的模式及误区

1.1 单味药或药物提取物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是现今借鉴西医研究方法较为完善的一种中医药现代科研方法,这也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植物药现代提取工艺研究、中药或提取物在机体内产生作用的生理生化研究、单味药或药物提取物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这种模式将中药完全按照西药开发过程进行研究,最有名的当属青蒿素的研究,其他还有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有益气、活血、生津等功效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研究,某味中草药抗病毒、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等。虽然较多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也明显存在“舍帅保车”的误区,丢弃中医整体观,不以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中药使用,致使药效发挥受到限制,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突出,特别是在西医院应用时,中药制剂的不正确使用所致不良事件屡见不鲜。

1.2 Meta分析与文献综述

这是一种很好的临床经验积累学习的方法。Meta分析作为科研与临床的良好纽带,在西医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联系指导临床医生的过程中被应用得淋漓尽致,以致发展为一个专门学科――循证医学。在国内,由于缺乏如国外科研严格谨慎的态度,很多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借鉴现象较为严重,科研创新较少,对于Meta分析、文献综述的真实性、前沿性有一定影响。

1.3 中西医结合疗效与西医疗效的对比分析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有不少此类研究,很多疾病都有两种治疗方法的相关疗效对比研究,其最后结论常常是中西医结合的疗效更好,值得推广。这类研究多以西医为主,中医仅为辅或从属性作用,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但其对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少有实质性作用。

1.4 某一治法对某证、某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这是传统中医临床研究的延续,借助统计学、流行病、传染病等方法结合相关电脑软件等现代工具使得中医研究更加高效、深入。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很好的中医学习方式,但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却不免让研究者力不从心。因为法同治不同,方亦不一定相同,按严谨、周密、精确的西方医学研究方法,这种模式在技术方法设计上难度较大,很难达到统一标准,在推理环节更是难以按数理等还原论逻辑让人达到信服。方药、针灸取穴组合灵活、变化多样,所以在中医的学习中对规律方法的总结很重要;此外,治法之下的灵活运用需要临床积累,万变不离其“宗”,医“宗”需要在临床中长年摸索,慢慢领会感悟。

二、中西医结合建设的现状

在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建设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如急腹症、骨折、针刺麻醉及针刺镇痛原理,多脏器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等研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医院建设及临床发展方面,截至2012年,我国已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256家,拥有中西医结合医院执业医师13568名,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人次为27 025 861人次,门急诊人次为26 336 118人次。通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交流,及中医药西医科研数据支持,使中医药在更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界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传播。当然,中西医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已在前文提及,不再赘述,这些问题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以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病为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突出的优势,如今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已经由传统胰岛素注射扩展到中医汤药、针灸以及太极拳、五禽戏、推拿、气功等养生锻炼。除血糖控制外,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症状缓解、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疗效,这也是现今医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

三、中西医结合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慢性非传染病的比例大为提高,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中西医结合能分别针对不同发病环节,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彼此的不足。这种改变无疑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大环境。特别是目前我国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而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很缓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全科医生只有通过转岗培训,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无疑是转岗培训的首选对象,中西医结合转型的全科医生将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特点,既要“中医西化”又要“西医中化”,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比如在药物运用上不能以中药代替中医,诊治上要正确处理“四诊”与西医检查的关系,疗效上不能拘泥于用西医衡量中医疗效,也不可以仅在实验室验证中医。本文非对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法全盘否定,而是将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和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误区罗列出来,供初涉医学的新人吸取前人发展中医道路上的探索经验。做到正确学习、运用和研究这两门医学,既要认真学习西医,特别是西医分子生物学、生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又要回顾中医经典,结合临床,从传统中医角度感悟中医,认真思考,准确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加强中医基础研究,从根本上吸收中医精华,并以基础研究发展带动临床发展,而非表面形式化功夫、生搬硬套。新事物产生之初必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知道问题所在,不断改善,随着认识的深入、理论的完善、经验的积累,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中西医结合学科会有一个美好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邓崇平.中西医结合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3):77-79.

[2]吕维柏.谈中西医结合于中医西化的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6-7.

[3]张亚历..Meta分析方法及其医学科研价值与评价[J].2003,16(1):12-15.

上一篇:寒体如何调理 下一篇:180例扁桃体摘除术术后11例出血原因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