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道德”探析

时间:2022-05-03 08:52:23

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道德”探析

[摘要]《六个道德故事》是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拍摄的第一个系列电影。这“六个道德故事”不仅有着模式化的情节,而且在电影风格上也有着明显的相似性。侯麦在他所营构的这一模式化情节中,致力于捕捉人物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展示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波折和自欺欺人的灵魂脉动,也体现了导演某种一以贯之的“意念”。这“六个道德故事”之“道德”展示,有效地呈现了侯麦电影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侯麦。《六个道德故事》。“道德”,内省

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一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在法国新浪潮导演中大器晚成,并独树一帜。他卓尔不群地开辟系列电影,“六个道德故事”就是他的第一个电影系列。(《六个道德故事》拍于1963―1972年,其中包括两个短片《面包店女孩》,26分钟;《苏珊的爱情经验》,60分钟)和4个长片(《在莫德家的一夜》、《收集男人的女人》、《克拉之膝》和《午后之爱》)。

“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所有情节均是男女刚定情时,男子又遇见另一个可爱的女子,他深深地被吸引,却没有和她发生关系,最后又回到前一个女子身旁。”所以这些情感故事,既不清澈也不明朗,而是介于道德与不道德之间,暧昧模糊,复杂难辨。侯麦在他所营构的这一模式化情节中,致力于捕捉人物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展示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波折和自欺欺人的灵魂脉动。

为什么叫做“道德故事”?这里作为形容词的“道德”(moral),侯麦曾做出解释:“法文中有个字moraliste我以为不能翻译成英文。moraliste只能形容对自己内在有兴趣的人,他关心的是想法和感情。比方说,18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Pascal)即是moraliste,法国作家La Bruyere(拉布吕耶尔)和Le Roche Foucauld(拉罗什福科)也是,司汤达也是。所以‘道德故事’并不是有道德内容,虽然里面可能有角色会按某些道德信念行事,但‘道德’可以指那些喜欢公开讨论自己的行为动机、理由的人,他们好分析,想的事比做的事多。”也就是说,道德故事的“道德”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通常的道德指伦理学意义上的行为规范,而此处的道德指内在的情感、生命体验。每个生存着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但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自觉的习惯,对其内在体验进行分析、内省。或者,这种内省本身就是一种、或产生一种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体验。

侯麦还说,“我称这些故事‘道德’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全都欠缺实际行动,所有事情都几乎发生在主角的脑袋(思想)里。”所以,这种人是对自己内在有兴趣的人,更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喜欢公开讨论自己的行为动机、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内省,想的比做的多。因为要展示“发生在主角的脑袋(思想)里”的故事,要呈现人物对自己行为所作的内省,语言的运用在侯麦电影中就显得特别重要。甚至在侯麦看来,语言对电影和生命同样重要,“侯麦以为语言、声音对电影而言,和影像同等重要,而对白(不论庸俗、复杂、虚伪)显现了角色的内心,和演员的眼神、动作、目光不分轩轾”。

所以,在《六个道德故事》中,侯麦基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而且是一以贯之的男性视点,用几乎不间断的内心独白来展开情节,或者用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来结构故事,形成清晰而触目的话语流、语言流。拍摄这些故事时,侯麦已经年逾不惑,正如侯麦所言,“这些影片是一些记忆,并不是传奇”,这些故事似乎就是一位曾经沧海的中年男人在一个人静静地回味自己年轻时的恋情时所勾起的一桩桩心事;那脆弱中有些难堪的暧昧情事,是内心深处最难摆脱的尴尬记忆。在回忆这些略带难堪的暖昧情事时,角色与自己内心的脆弱、自私甚至虚伪、自欺直面相遇,所以,回忆这些“往事”,更多的是角色对自己行为动机、理由的分析,对自己当初情感体验的内省。

在这些故事中,角色不但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回忆和叙事,而且往往会同自己身边亲密的朋友对情感进行探讨和分析,而这些朋友又总是与自己陷入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影片通过人物自省式回忆和表演性对话之间的交替承接,展现了人物在这些情感纠葛中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和自欺欺人的灵魂脉动,精彩地揭示,人类情感原生形态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正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心灵波折的呈现,通过角色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分析和内省,人物的情感伦理、情感意识才真正出场。

因为要呈现角色对自己情感的内省。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电影风格便明显有别于同辈的其他新浪潮导演,更与盛行的好莱坞模式大异其趣。他的电影中有悬念,有一波三折的情感脉动,但并不夸张刺激,而是丰富细腻地呈现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张力。他不愿用复杂多变的摄影机运动去炫技,而是习惯性地采用固定镜头,在宁静寂寥的电影画面中饶有趣味地呈现人物心理意识深处的波澜壮阔。他不愿用丰富多变的配乐去煽情,而是专门为他的电影去采集自然音响,如大街上的汽车喇叭声、空中飞机驶过的轰隆声、清晨树林中小鸟清脆的鸣叫声等等,使影片安宁、静谧如生活风情画。因而,他的影片绝不夸张刺激,而是完全返归平淡自然的日常生活图景中,精致,优雅,安宁,纯净,让人在认真品味琢磨之余不期然怦然心动。

所以,在我看来,“侯麦最令人兴奋的并不是他高举的文学性,而是他成功地为显然不适合拍电影的题材,找到电影化的影像”。

上一篇: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下一篇:解读英文电影《功夫熊猫》对他者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