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支气管镜治疗脑血栓并肺部感染疗效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3 07:13:27

便携式支气管镜治疗脑血栓并肺部感染疗效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住院的256例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成A组128例(给予常规治疗如抗炎、化痰、对症支持治疗)、B组128例(给予进行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加上述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在死亡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的时间以及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便携式支气管镜;脑血栓;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血栓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脑血栓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目前常规治疗抗炎、止咳,化痰、对症支持治疗等,疗效往往不尽人意。我院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期间诊断的256例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病例,随机选择其中128例患者进行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加常规治疗,同单纯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脑血栓并肺部感染患者2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A组为常规治疗组128例,男96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6岁。B组为便携式支气管镜治疗组128例,男94例,女34例,平均61.4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符合脑血栓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要求。

1.2方法 A组给予全身抗感染、雾化吸入、吸痰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操作前行心电监护、持续高流量吸氧5min。便携式支气管镜表面涂以石蜡油,经单侧鼻腔缓慢进入,由外接显示器观察镜检过程,途经会厌、声门等处及进入主气道时均经便携式支气管镜补充注入利多卡因盐水以增强麻醉效果。逐步进入到病变的肺段、亚段位置,连接无菌痰液收集器吸取分泌物,标本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于病变位置充分吸引分泌物,术毕前注入阿米卡星注射液0.4g,退出便携式支气管镜,术后静卧,观察15min。嘱术后2h禁食禁水。

1.3效果评定 根据两组患者死亡率,体温恢复正常天数 ,WBC总数中性粒分类正常天数 ,肺部湿罗音消失天数,影像学(胸透、胸部X线或胸部CT)炎症吸收天数等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 与A组比较P

由表1可见,便携式支气管镜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在,在死亡率、体温恢复正常的天数、肺部湿罗音消失天数、WBC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的天数以及影像学炎症吸收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肺部感染是脑血栓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已成为脑血栓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血栓患者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患者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部感染,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②患者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吸入性肺部感染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是导致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③患者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患者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支气管管腔内痰液堵塞,抗生素到达局部治疗浓度较低;存在肺泡一毛细血管屏蔽、血一支气管屏蔽、脓液等理化因素;急、慢性炎症引起的支气管水肿、粘膜出血、分泌物增加、痰液引流不畅等原因。纤维维支气管镜对肺部感染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便携式支气管镜检查提高了细菌检出率,保证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率。本组镜下取痰培养的阳性率达90.6%,对临床指导用药意义更大。同时局部注入高浓度抗生素,增加了痰中的药物浓度,加强了抗菌力度。常规治疗加便携式支气管镜局部治疗对于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显著,未发现、发生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编辑/许言

上一篇:某市医院孕妇用药情况调查 下一篇: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