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干休所老年人的常见不良心理问题与保健治疗体会

时间:2022-08-19 06:07:20

住干休所老年人的常见不良心理问题与保健治疗体会

要做好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除了要做好常见老年病给身体所带来危害的防治外,也要做好心理疾病的保健治疗,这对老年人能健康长寿,幸福地安度晚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从事20多年干休所医疗卫生保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防治的一些工作体会。

1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心理特点

1.1社会地位的不平衡 我所老干部离休时间至今已有30多年,大多数是从军事岗位上离休,而且大多数老干部还担任过主要领导。离休前工作忙忙碌碌,离休后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也明显减少了,也没有什么人来拜访,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差之大更加明显,觉得自己不再是个有用之人,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回想往事,容易表现出易怒、抑郁,偏执等不良心理。

1.2攀比心理 比如有的老干部在时期,因各种原因受到迫害,历尽了各种苦难;后,受迫害的虽然得到了,但升职受到影响,与没受过迫害的老干部相比,级别相对差一些,待遇的差别自然就出来了,特别是现在调整工资后,差别就更明显了,所以有部分受过迫害的老干部对此耿耿于怀,总埋怨自己当初就那么不会来事,否则也不至于如此。

1.3敏感心理 老干部大多心理较敏感,特别是与自身利益有关的大小事情都十分关心。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较注意自身的形象,只要听到对自己一些不良的议论都感到愤怒、或者失望,并产生白责心理。所以有时工作人员说话的语气,在常人看来一些较平常的细小动作,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快。有的总认为自己虽是老干部,但不被当成老干部看待了,因而生闷气,以致产生抑郁,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1.4固执心理 老干部年龄较大,虽然阅历丰富,但有许多思想跟不上时代,对一些新生事物总是难以接受,但对一些所谓的广告特别是名人做的广告又较相信,看病只认大医院的专家,对一些非大医院的医生又总是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资历浅的医务人员更是不太信任,只要专家开的处方都深信不疑,有时病情有变化还不相信基层医生的急救措施,有的还因固执心理而延误病情的救治,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另外对一些不良的

的饮食方式、卫生习惯也屡教不改,很固执等。

1.5孤独心理 有的因个人不善于交际,或者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出现孤独感;有的因子女、晚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看法有差异而产生"代沟",或得不到认同而感孤独;有的老干部因子女都不在身边,或者老干部配偶去世后,因为子女不常在身边,而常常独居,总是感觉很孤单,想起往事,总是伤心叹息,如果是女同志,更易悲伤流泪。如果长时间失去家庭、子女和组织的关爱,孤独心理加重,很容易产生情绪失调,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1.6厌世心理 有的因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到处求医治疗效果不佳;有的因癌症而给身体带来疼痛,使身心都受到长期折磨无法忍受而产生不想再活的消极厌世心理。

2保健治疗体会

2.1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牢固思想 一个干休所的工作好不好,医疗保健工作是重头戏。老干部衣食无忧,唯一关心的是身体健康问题,如果身体不好,那么要使他们能幸福、健康、长寿地安度晚年就是纸上谈兵了。所以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应当在医疗设施保障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充足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多学习医疗知识,为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才是关键。

2.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确保预防保健的质量 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是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的基础,而敬业精神是关键,努力改善医患关系,取得老干部的信任是解决心理疾患的钥匙。治病是"三分药物,七分调理",为什么强调七分调理,这里面就包含着心理治疗的很大成份。特别是干休所,服务保健对象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医务人员有较高的涵养,对老干部有赤诚的爱,有真正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亲人感,而且工作极端热忱,积极负责,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并尽可能满足老干部的医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取得老干部的信赖打下基础。

2.3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全体医务人员除要牢同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良好形象外,在工作中还要有团结协作的整体精神。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和密切的协作才能完成任务,所以同事之间应当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正确处理好与同行、同事之间的关系,认真搞好团队协作,只有这样老干部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掏心地与你说心里话,使医务人员从中了解老干部们的内心世界,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供依据。

3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的方法及技巧

3.1了解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 不正常的心理疾病的产生也往往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修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人胸怀宽广,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人生观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而有些人就显得心胸狭隘,不论做什么事,总喜欢算计,想的是否对自己有益,没有好处的绝对不干,同时又吃不得半点亏,甚至于损人利己的事也做得出来。所以要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首先要熟悉每一个老干部的性格、爱好、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夫妻关系,文化水平,曾经所担当过的职务,身体健康情况等。

3.2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老干部的这些不良心理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向他们灌输医学保健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请医学专家讲课,讲解老年保健百科知识,发放健康教材及卫生知识小报等,并对老干部及家属进行传授家庭急救、常见病的防治等知识,以提高老干部对身体保健的认识。通过长期的教育使他们逐渐改掉如吸烟、酗酒及对身体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懒于运动等的不良生活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

3.3开展心理疏导 在治疗方面,医务人员要根据每位老干部的性格特点,有策略性地进行谈心、疏导等心理咨询。如有的老干部退休时间长了以后,基本丧失了时间观念,生活变得没有明显的规律,总是随心所欲,常不顾及工作人员的辛苦。针对这种不良心理,我们干预疏导的方法是:在与老干部谈心时,首先要表明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是我们的职责,用车要提前做计划,临时有事需用车时,只要能派得出,一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因派车有困难,一时派不出要耐心解释请给予谅解。对常用药,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定时送药上门;而对需要早上检查血糖,也建议老干部提前预约,定个合理的时间,这样使医患双方都能做好准备。经过心理疏导,大多都能得到解决,这样就解决工休人员之间相互埋怨的情况。 。

对于攀比心理,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以平常心看待社会上存在的许多差异,有些差异是历吏造成的,固然也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些均已成为过去,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老是对往事耿耿于怀而不能自拔,那么只能增加自我烦恼,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对健康不利。要面对现实,多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那么心理上会得到满足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疾病自然就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对于敏感和固执心理,首先不要过分地注重自己是老干部的身份,处处应当高人一等的心理。一个人如果过分注重自己利益,总觉得自己失去太多,心理自然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如果和蔼可亲,尊重别人,你敬人一尺,人会敬你一丈。只有保持心胸坦荡、良好的人际关系,舍弃"拥有更多"的想法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生与死。死亡是与生俱来的不争事实,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要以平常心看待死亡,如果整天处于害怕死亡的恐惧中,这就是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也许死亡会来的更早。所以认真、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才能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对一些新事物要理性地接受,不要偏听偏信,或者固步自封。特别对待治病的问题上,不要过度相信什么偏方、专家、名医,或者名人做的广告,轻者浪费钱财,重者延误病情,甚至付出生命。对于病痛的折磨,医务人员应当有同情心,要经常关心过问,并积极给予治疗,尽最大努力为老干部解除因病所造成的痛苦。

3.4多为老干部健康着想,让他们老有所为 老干部离休后,最关心的是身体健康情况。战争年代,他们生活条件很差,工作环境也不好,医疗保障不完善,甚至有病也没得到有效的治疗,更谈不上保健,离休后,虽然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单有些慢性病如风湿病、腰颈椎病等,都不是一下子能治好的,还有,一些老年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在军队干部中的发病率也偏高,这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心理状态,看到如今大好的风光,有些老干部甚至感到生不逢时。另外,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干部,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干部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干部,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我们应该做好解释、鼓励和安慰,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恢复生活的信心。编辑/孙杰

上一篇:远安县集居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下一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